分卷阅读118(1 / 2)
“哎呀,那是真成了!府衙的大人们心都好!”
“就是不知道贵不贵了,要是太贵了……”
“贵也得买!对庄稼好的东西,能眼睁睁看着不买?你们是没看见沙沙县,他们县地有多贫大家都是知道的,如今呢,人家的苗生生比咱们高一截!长得还壮!”
买是肯定要买的,就是要看价格如何,再决定买多少了。
五树县百姓都以为还要再等几天,没想到第二天各村的村长就通知了下去,需要买肥的都来登记,隔日就能送到。
便有人问了价格。
“眼下出肥不多,九文钱一斤,稀释后,十斤能管一亩地,你们依着家里的地买,要几斤直接来我这里登记,村里组织人手明天就能拉回来。”
“早些下地早些安心,怕烧了苗的你就少放些!家里没有那么多地的跟邻居合买也一样!”
“人家都种出来了没道理你用了肥也种不出来,人家好心分给咱们,别回头因为自己照顾不好庄稼用不好肥转头赖到了人家头上。”
“这几日县衙也会有人来教大家堆肥,等过几个月,咱们自己有了就不需要花钱了。”
各村村长都在解释,到了五月底,五树县的肥也终于上好了。
五月刚过,赵丰年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小河县跟牧县第一条沟渠挖通了。
“明日开始试通水,拓县令说百姓们都希望大人能亲眼瞧一瞧。”
赵丰年当然不会拒绝。
当河水流过牧县的第一片牧场之时,百姓们欢呼雀跃。
王师爷拭了一把眼睛,“知府大人,这是第一条连接两个县的水渠,耗时两县百姓近两月的功夫,才挖通了这么短短一条,虽然如今它还不够长,也不够整个牧县的灌溉,但是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这都是拜大人所赐,还请大人为此水渠赐名,好叫我们日后告诉后辈。”
拓九只觉得王师爷这番
话说得好听极了,头一回不觉得他啰嗦,忙不迭地点头附和。
“既然这是小河县跟牧县百姓共同的努力,便叫做和睦渠吧。”
“河牧渠?怎么不是牧河渠?”拓九疑问。
“和睦相处的和睦,也代表着两县的关系和睦,如何?”
其他人都觉得好听,只拓九冒出来了一句,“太拗口了,既然是你的主意,还不如叫赵渠,赵丰年渠?赵大人渠?丰渠?丰年渠?”
拓九说着说着就被自己逗笑了。
“丰渠好听。”
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家在心里琢磨了一遍,发现确实好听。
“不如就叫丰渠吧。”王师爷道。
拓九连忙接上,“那你记得在县志上写上一句,是我拓九想到的这个名字!”
赵丰年苦笑不得,“这渠是百姓们的功劳,如何能让我领,还是不妥。”
只不过,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们,都觉得“丰渠”朗朗上口,甚至在两县交界的地方立了一块石碑,纪念这第一条人工渠。
得知了这件事,犁丘县县令羡慕不已,整日念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