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8(2 / 2)

加入书签

“听说他们家祖上是当过官的,只不过后面没落了,才开始经商,以前没办法,读书也无用,如今回到了大夏,自然是想要重现祖辈荣光的,也是难为了王家主这样为后人谋算了。”

一家人都叹气。

赵翠翠抬头看了眼,又继续写自己的东西去了。

第二天一早,去粮铺买粮的百姓惊喜地发现,粮价竟然跌了。

“糙米真的是十文钱一斤?昨天还是三十五呢,不会是什么毒粮吧。”

? 如?您?访?问?的??????????發?抪?页?不?是?ī???μ???e?n?????????????????????则?为?山?寨?佔?点

那伙计照样赔着笑脸,“客人说笑了,自然是真的,虽是陈粮,却也是正儿八经的好粮,我们王家粮铺响应知府大人号召,立志做利国利民好商家,为百姓服务,哪怕自己亏了本,也要跟大家伙们一起度过难关!”

“王家实在是大气!”

“原来是知府大人号召的,知府大人是个好官,王家也是良心商家!”

“知府大人是不是就是前不久来的,一来就给咱们盘火炕的那个?”

“可不就是,长得就可靠,上回我家盘火炕,我都瞧见了,知府大人长得高高壮壮的,那脸方的,一看就是好官!”

“你怕是认错了,那是府衙的其他大人,可不是知府大人。”

“我亲耳听见他们喊赵大人,这还能认错,你就说知府大人姓不姓赵吧?”

“知府大人是姓赵,但是——”

“哎呀,你们还买不买米了,不买让我先!伙计,先给我来上十斤!”

众人一听有道理,当即加入了抢购的行列,伙计连忙维持秩序。

“各位各位,劳烦听我一言,这米确实十文钱一斤,但是咱们是限量的,五口以上一家一天只能购买一斤,五口以下一天半斤。”

毕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吃饱,再说真缺粮的人家也不可能煮干饭尺,半斤米,人口少的人家省省还能有所结余,而人多的,虽吃不饱,却也饿不死。

只是这话一出,众人又开始吵起来了。

伙计只能继续解释,“我们王家是良心商家,既然降了价,肯定不会再涨上去,只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满足的是整个北地的百姓,倘若人人都买许多,那便有人买不到便宜的米粮而挨饿,这有违知府大人跟我王家为了百姓的初衷,还望大家理解才是。”

虽然仍然有不少人担心明天粮价就要涨起来,但是这话听起来也有道理,因此,尽管还有不少嘟囔不满的,大多人还是接受了。

伙计也是如实登记了过后再称粮。

而王家的这一番举动顿时引起了其他粮铺,尤其是李家的注意。

起因是有些不明所以,只听说今日粮食降价了的百姓直接冲到了李家的粮铺,要买十文钱一斤的粮,却被李家粮铺的伙计当作来找茬儿的。

“我看你们是饿疯了吧,往年糙米杂粮都要八文钱,更何况今年老天不落雨,粮食都收不回来,哪来的十文钱的粮?”

“可是我刚听我家邻居回来,说的就是十文钱,你们怎么又涨价了不成?”

“老天爷呀,我听到声就跑出来了,涨得这样快可怎么活啊!”

那伙计不耐烦了,“要哭要吵都去别处,什么涨价,这几日没涨价都是我们李家讲良心,最便宜的,糙米四十文,爱买不买。”

这时候,有明白事的人就喊了。

“哎呀,你们来错了 ,便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