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9(1 / 2)

加入书签

为父子俩会木工,生活比大多数人家轻松不少。

这个时代,手艺那是轻易不外传的。

赵丰年也没打算广而告之,只是他没告诉赵来贺巧娘的是,他想开个榨油工坊,乃至工厂,将成本压低,形成产业链,提高效率,往后,榨豆油的赚的钱绝对不是养甲鱼比得上的。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面的事了,眼下该考虑的是怎么让百姓们知道这是好东西,成功卖出去。

“嗨,这有什么难的,能吃的油,还比那猪板油便宜,大家伙都会买的,换做是我跟你爹,就算是头一回听到,也会买些回来做菜尝尝,等大家尝过了,知道了它的好,那就是回头客了。”巧娘对自家的油很有信心,赵来贺同样如此。

赵丰年这才想到,自己是陷入了误区了,平头百姓一年到头能吃几次猪肉,又能买的起几次猪油,有便宜的油自然是会买的,多少是沾点油水。

大豆油最后定价为二十文,比猪板油便宜十文钱,为了掩人耳目,也是为了有个好寓意,起了个“丰收油”的名,倒是也契合是庄稼做的油。

买油的事赵来贺跟巧娘没让赵丰年沾手,只让他专心读书去,等赵丰年在学堂里听到有人议论最近出现的“丰收油”,便知道他爹娘是成功了。

“那油晶莹剔透,透着淡淡的金黄色,闻起来还带着清香,关键是便宜,我爹娘住在镇上,还让我今日下学的时候务必打二两回去呢。”

听着同窗的议论,赵丰年内心也逐渐放松下来。

又过了几个月,赵家村里也有人说起县城出现的新油,赵来贺巧娘在吆喝了几次散油后,便花了些银子寄放在粮铺搭着卖,是以村里人暂时还不清楚这油就是出自赵家村。只听见过的人将那油如何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心里也火热着,想着什么时候也要去县城买上一斤半两回家炒菜试试,要是真有那么好,以后也不必花三十两买猪板油了,这个便宜十文钱,能买上两斤糙米了。

但是,很快村里就知道了这是赵四家新弄出来的东西了。

无他,起先赵家放在粮铺寄卖的丰收油卖得火热,连带着粮铺的生意都好了许多,两家粮铺的主事不约而同来了赵家村拜访。

赵家村这下又沸腾了,他们议论了几个月的好东西竟然是赵四家做的,那些县城的大老爷们居然还亲自上赵四家门,对赵四客客气气的,他们上县城买东西的时候什么时候见

到那些管事掌柜的这样的好脸色,当即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而机灵的人已经从家里取了油罐上村西头赵家去问价了。

“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我还能诓你们不成,是真的没有了,下一批得等五天后了,你们也知道,我们家人少,这东西做起来又费时费力的,也就赚个辛苦钱了,这样,等后面有了,一定先通知大家如何?”

“来贺,你家这丰收油真的二十文一斤?比猪板油便宜一半?”

“你们家这油怎么来的?也是猪肉上的?”

“都是一个村里的,能不能便宜点?”

众人七嘴八舌问开了,赵来贺忽略掉那些问制作方法来源的人,只说会给乡亲们便宜几文钱就关门回家了。

留下众人还在议论这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