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2 / 2)

加入书签

“成文石榴花也做的不错。”李二娘偷笑,婆婆是真不愿意孙子们做花,可孩子自己愿意。

俞有地扶额,干脆把书收起来,准备睡觉。

第二天,码头摊子摆开,俞有钱就去街上找李掌柜买石灰。

“俞老弟,一事不劳二主,我给你再介绍个会刷墙的师傅。”

“多谢,多谢你呐!”

李掌柜介绍的师傅叫李新茂,父子侄儿一共五个人,每人一天50文的工钱,自带和泥的秘方。

双方见了面,商量好明天开工,俞有钱回家准备梯子和登脚的木板和竹架。

马三面和俞老头旁边麦地里拔草,两亩坡地种了玉米洋芋黄豆杂粮,草也开始长了。

“俞荷要种棉花,水田怕不行吧!”

“水田不行。今年都种水稻,等秋天收了稻,我们也种两亩油菜榨油。”

“山坡上种点,地里再种点保种。”

拔了一个多时辰的草,两个人回来休息了一会,俞老头又开始做木簪,马三面旁边打下手。

“中午想吃什么?”

“你随便做点就行了。”俞老头笑着说。

“怎么能凑合,中午我们擀面条。”

“阿娘,给我也做上,再炒个肉菜。”俞有钱拖着一捆藤条和竹子回来。

“你怎么回来这么早?”

“明天匠人来刷白灰,正房五间也一起刷了,你们和大哥想住就住。匠人一天要管三顿饭,我让李师傅赶工,他们要住在家里。”

“要住哪间,让他们自己选,来几个人啊?”

“五个人。”

“那我能忙得过来,中午饭我给做。”中午就他们两个,加上五个匠人,七个人的饭菜容易。

“我有空,可以在家打下手。”俞有钱屋里端了碗开水,厨房门口坐下歇气。

“要不要把我们这前院的房间也刷一遍,大门什么时候做?”大门从去年说到今年,还是以前的老栅栏。

“等农忙过了,就请人。”

俞有钱坐了一会儿,用锯子改桃木,照样子画线,一个个截好木头块。

马三面看了一阵儿父子俩干活,起身去厨房先和面。

“阿爹,空了你多做点木簪,俞荷说冬天绒花生意更好做。我们先备货。甭管陆家卖给谁,我们先把我们该挣的挣。”

俞有钱担心万一真向卖,到时候赶工,能赶出来几件!

点漆木簪也能卖。

“好。”俞老头乐呵呵道,本来吸引俞梅注意力的绒花,没想到家里越做越精细,做成了买卖。

——

“阿姐,我们休息一下,今天三叔不在,我们去帮忙洗碗。”俞荷放下笔,看着旁边做绒花的俞梅说。

“哦,好。”俞梅小声应道,开始收拾剪刀绒条和丝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