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0(1 / 2)

加入书签

人员正弯着腰栽下玫瑰。

等玫瑰栽好,她会在这上头罩上一个大透明罩,恒温恒湿,装了循环水,这一片玫瑰都会得到非常好的照料。

程京蔚的两名助理正在帮忙搬桌椅。

因为目前只是小规模,江稚尔只划分出三个区域——办公室、会议室、展示区。

但每一个分区都很有特色,用屏风、用色彩,或用从上而下悬挂的灯具。

非常有风格想法。

……

程京蔚来北京已经是月底。

江稚尔的装修工作终于结束,当领着程京蔚上写字楼时她忽然有些紧张。

这一幢写字楼已经有些年头,租住在这儿的大多是小规模的工作室或初创企业,当然和金碧辉煌的程臻集团大楼难以相比。

可当江稚尔推开那扇门,程京蔚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喜到。

她的工作室在走廊尽头处,最僻静采光也最好,阳光透过百叶窗缝隙斜扫进来,透过窗,能看到这座城市盘根错杂的交通线和川流

不息的车流。

和集团办公室不同,烟火气、生活感十足,墨绿色的皮质沙发,像油画里的色彩,中式的屏风、复古的地毯、木架子上的绿植,以及梯田式的木质展示柜,都太漂亮太独特。

他真的很爱江稚尔头脑中的创意,富有吸引力。

程京蔚往里走,便看到转角处玻璃展览柜中的大片红玫瑰,特别扎眼特别昂扬,一直延伸到窗外阳台。

视线再往上,便看到木牌匾上刻下的三字——“十一载”。

他能认出这就是江稚尔的字,她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

“十一载?”

“是的。”江稚尔停顿了下,说,“我昨天刚注册了营业执照,工作室的名字就叫十一载。”

程京蔚看向她。

他觉得自己应该猜到了这个名字的意义,只是不敢相信。

“为什么?”程京蔚问。

江稚尔将手插入风衣口袋,阳光洒落在她脸颊和头发,散发着毛茸茸的光芒。

后来,当她长大后,就越来越能从她身上看到程京蔚的影子。

“我16岁的时候,觉得十一年的距离真的好长好长,好像我奔跑一辈子都不可能弥补那一段距离。”

程京蔚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那现在呢?”

“程京蔚,那一片玫瑰开得真好。”

江稚尔答非所问,“现在的我,不用再担心玫瑰会枯萎了。”

-

程京蔚问过江稚尔需不需要自己的帮助,江稚尔拒绝了。

她知道只要程京蔚一句话,甚至都不用说话,就会有数不清的客户来找她签约,以此卖人情给程京蔚。

江稚尔不想那样。

于是程京蔚便也由着她。

她的第一位客户来得比她预料的还要早,是她的大学教授介绍的。

教授有一位已经定居美国的朋友,这趟回国来处理事务,顺便要将祖籍的老房子修缮一下,都是木结构,风里雨里难免受到虫害腐蚀,需要养护。

江稚尔和教授以及她的朋友约在一个周六在工作室见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