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9章 参保人数434万!陈老板来了,工资就(1 / 2)

加入书签

第521章 参保人数43.4万!陈老板来了,工资就要涨了!

许州时代广场,豫鼎轩。

一间装修奢华的包厢内,红木餐桌上摆着十几道精致的本地菜,一瓶珍藏多年的宝珍老酒还剩下一半。

听到余东来的拒绝,陈延森并未放在心上。

若是对方爽快答应,他反倒该起疑了。

「余总的顾虑是什麽?是担心胖东来会失去它的底色,还是怕我出不起价钱,亦或是觉得股权少了,利益也会跟着减少?」

陈延森望着余东来,轻声问道。

「陈总,胖东来并不是什麽收益丰厚的赚钱工具,坦白跟你讲,每年的净利润只有3%到4%,你买下它,一年的收益恐怕连一个亿都到不了。」

余东来斟酌片刻,语气诚恳地劝说道。

在他看来,陈延森仅凭深蓝科技这一家子公司,年收入都能轻松突破千亿。

反观胖东来这12家门店丶3000多名员工所创造的收益,简直就像个笑话。

说难听点,陈延森把投资胖东来的钱存进银行,一年能拿到的收益反而更高。

「余总知道云速快递的廖威吗?」陈延森反问道。

「当然听过,廖总在民营快递行业里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旗下十几万快递员全部缴纳社保,还能享受加班费和一年四次的季度奖金。我知道,这背后是陈总的功劳。」

余东来回复道。

「华尔街给云速的估值是340亿美币,而廖威手里有3%的期权,价值10亿美币,但他三年前把云速卖给我时,价格是4000万美币,如今身家涨了25倍,并且还照样当着云速快递的CEO。」

陈延森不紧不慢地说道。

言外之意,森联资本在收购胖东来后,仍然会给余东来保留一定比例的期权,日常运营权限也会交给他。

拿廖威举例的最大好处是,两人年纪相仿,都快奔五十了。

陈延森能信任廖威丶给他放权,自然也能对余东来如此。

闻言,余东来陷入了沉默。

他是学历低,不代表读书少,听得懂陈延森话里的潜台词。

不得不说,陈延森的条件极为优渥,并且对方明说了,愿意拿出60%的利润率分给员工,对他的经营理念也表示认可。

但胖东来是他打拼了近二十年的事业,又怎麽舍得拱手让人?

更何况,人是会变的,谁能保证森联资本在未来不会砍底薪丶砍社保丶砍员工福利?

想到这儿,余东来目光坚定地回答道:「陈总,如果你想涉足商超行业,我很乐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你,但收购一事,还是算了吧。」

陈延森望着余东来,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多劝,转而提出了第二套方案:「要不这样,到时候我会安排橙子超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许州学习,同时支付一笔培训费用。

另外,我想邀请余总担任荣誉CEO,指导橙子超市的员工福利体系建设。」

不想卖?

没关系!

我先买人!

等橙子超市做出成绩后,再谈并购的事也不迟。

荣誉CEO?

余东来放下酒杯,直勾勾地盯着陈延森,沉吟半晌后,重重地点头应了下来。

人家这般看得起自己,总不能一直拒绝,驳人面子吧?

况且,自从筷跑上线商超频道后,无论是大型综合超市丶社区超市,亦或是街头巷尾的便利店,都在忙着『上网』,想藉此扩大经营范围,争取更多客户。

胖东来的坪效虽高,但余东来也不敢拍着胸口说,完全不需要线上渠道。

所以,和陈延森处好关系,也能为公司争取到额外的流量资源。

想明白后,余东来笑呵呵地拎起酒瓶,再次给陈延森斟满。

两人边吃边聊,一顿饭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吃到下午三点。

酒足饭饱后,余东来拉着陈延森,慢慢走进了胖东来。

一楼以黄金珠宝和化妆品为主;负一层为核心零售区,主打生鲜丶食品和日用品;二到四楼是服装区,定位中高端;五楼则涵盖餐饮区丶电影院和电玩城。

既有自营业务,也有入驻品牌。

一路参观下来,陈延森发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胖东来的区域性太强,生鲜丶食品等品类高度依赖本地供应商,异地扩张需重建供应链,增加成本与品控风险,确实不适合将它的模式复制粘贴到全国。

此外,胖东来在成本控制丶规模化扩张丶数位化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

当然,它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点。

但若是生搬硬套,多半会适得其反。

就像『零门槛退货』政策,曾有顾客退回使用超半年的电饭煲,理由是颜色不好看。

人性这东西,可经不起考验。

「制定标准化服务即可,既要保障供货商和平台的利益,也要维护用户的权益,必须把握好尺度。」

陈延森暗暗思忖着。

下午五点,他婉拒了余东来的晚宴邀请,乘车离开许州,前往绿城国际机场。

陈延森投桃报李,承诺将在许州丶牧野两地为胖东来提供流量倾斜。

接下来,他还计划拜访永辉丶沃尔玛和大润发,以期从中汲取更多经验。

胖东来的模式固然出色,却不具备普适性,而且他坚信,这一模式背后还隐藏着一些他尚未察觉的缺陷。

只是当前他掌握的信息量不足,才没有看出来罢了。

「这余总的格局是真大,在许州这种四线城市,居然舍得给普通员工开3000到5000元的底薪。再加上各项补贴,税前收入能有六千多,另外还有每年40天年假和奖金之类的福利。」

坐在车里的宋允澄,不由得感慨道。

陈延森笑了笑,没接话。

他思考问题向来只从底层逻辑出发,既不会把谁神化,也不会全盘否定一个人。

「对了,师父,你为什麽突然想开超市?」宋允澄好奇问道。

「拼呗和筷跑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在供应链积攒了不少商户资源,以及农副产品的原产地直采渠道,所以一点都不突然。」

陈延森一副早有准备的表情,轻描淡写地说道。

一家微型社区超市,可提供20到25个就业岗位;一家综合型超市,就能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而一旦放大经营范围,将其拓展到世界各地,至少能容纳上百万名员工。

一个月可以为他贡献1000万以上的人道薪火!

他可不会选择视而不见。

车子一路疾驰,很快抵达机场。

等他返回虚城时,正好是晚上八点半。

宋允澄比他高一届,早就毕业了,如今住在汴河中路24号的龙德苑。

没错,跟叶师傅住在同一个小区,只不过中间隔着十几栋住宅楼。

陈延森让小李先把宋允澄送回小区,随后乘坐电梯,按响了叶秋萍家的门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