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光电攻坚!老张:一千年难出的人物(2 / 2)
到时候需要招募一批材料学丶电气自动化丶机械设计制造和软体工程专业的实习生,还望唐老师多多支持。」
陈延森缓缓解释道。
不等唐青山作出反应,他接着又说:「当然,为了回馈学校,我想在虚院内也建一座实验室,第一批资金先投入2亿,后续会根据研发成果调整资金投入。」
言外之意,只要有成效,他会持续追加投资;可要是虚院接不住这波机遇,这2亿便算是他给母校的最后一份心意了。
唐青山当即会意,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他深知,一旦把这件事做成,虚院多个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十年都不会缺工作机会,学校也不用在就业率上费尽心机地掺水了。
将来若能更进一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后,或许还能把相关专业整合到一个学院里,届时就叫汽车学院!
得到满意的答覆后,唐青山殷勤地给陈延森斟茶倒水。
两人的角色仿佛颠倒了一般,陈延森坐在椅子上,气势竟比唐青山足得多。
至于虚院大三丶大四的学生,能否在橙子汽车的制造上起到作用,其实陈延森并不抱什麽希望,权当培养基层管理人员了。
即使研发能力不行,难道还干不了生产组长丶生产主管的活?
陈延森在唐青山的办公室待了二十多分钟,喝了两杯茶后,才拍拍屁股,站起来告辞。
嗐,我还真舍不得这小子。
唐青山把人送到门外,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他心里清楚,若不是陈延森在虚院读大学,森联资本的总部恐怕早搬走了。
外界都说,他唐青山培养出了一位全球首富,可他自己心知肚明,以陈延森的能力,无论去哪所高校,都能照样崛起。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陈延森的高考成绩一塌糊涂,才让虚院捡了大漏。
另一边。
陈延森出了行政楼,抬脚又进了教学楼。
大学四年,他来这栋楼的次数屈指可数。
好在有唐青山罩着,否则以他的出勤率,十门专业课怕是要挂十门,哪个老师也不会容忍一个从不上课的学生。
还没等他走到D408门口,便听见身后有人喊道:「陈班长?」
语气里满是惊讶。
陈延森转过头,只见三个化着淡妆的女孩,正一脸好奇地打量着他。
她们都是10新闻班的同学,他全认识。
跟三年前比起来,脸上的青涩褪去了大半,穿着打扮和妆容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实习单位找好了吗?」陈延森站定,漫不经心地问道。
「茜茜最厉害,她去了甬城中枢司下属的宣传协会,听说干满三年就能转正呢。」
「班长,我拿到虚城电视台的实习名额了。」
「陈班长,你是来拿实习手册的吗?」
三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追问。
虽说陈延森当上10新闻班的班长后,压根没正经处理过一件班级事务,可在大家眼里,他的声望比累死累活的汤镇哲丶苏美玲高多了。
原因很简单:但凡抹得开面子丶愿意找陈总的同学,基本都能进森联资本旗下的子公司,拿到兼职或实习的机会。
因此,陈总名义上是班长,实际上却是不少人的老板。
由此可见,班里那十几个没找到合适实习单位的同学,要麽是平时跟陈延森很少打交道,要麽就是拉不下脸来求人。
「甬城中枢司?确实厉害。」
陈延森随意地附和着。
在实习阶段,能想方设法往中枢司下属协会里挤丶去电视台或报社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虚院这类二本院校中,已经算是头脑清醒的年轻人了。
更多的是,浑浑噩噩玩了三年半,临到实习前夕,才发现自己既不懂专业知识,也写不来稿子丶不会拍视频丶剪视频,甚至连英语四级都没过。
「吱呀」一声。
陈延森推开了D408的教师木门。
站在讲台上的赵金峰微微一愣,他没想到陈延森真会来学校。
毕竟他打电话时,陈延森的回答模棱两可,没说来,也没说不来,只道是知道了。
「陈延森同学,请坐!」
赵金峰笑容满面地招呼着,脸上的表情却稍显局促。
「赵老师,把汤镇哲的实习手册和协议书一起给我吧,我就不坐了,至于实习名额的事,回头我让许星星跟你联系。」
陈延森来虚院的主要目的,是跟唐青山同步云客服和橙子汽车实验室的事,来D408不过是顺路。
「呃……好的,陈同学,请稍等。」赵金峰连忙取来两份资料,亲手递给了陈延森。
「赵老师,你们继续。」
陈延森没多耽搁,转身离开了教室。
大学这地方,俗称小社会,人情淡如水。
他和那帮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学,有什麽好聊的?
苏美玲坐在第三排,轻轻一叹,随即释然一笑,心里暗道:你呀,眼光是真好,可惜没能抓住对方的心。
她开学第一天就看中的男生,三年后成了全球首富。
唯一的遗憾是,她没能成为这段故事的主角,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
角落里的李文昊讪然一笑,当初为了竞争班长,他还在暗地里骂过陈延森,可如今,他在今日头条的运营部实习,对陈延森的称呼早已变成了「森哥」。
与此同时。
唐青山当即喊来电气工程丶材料化学工程丶机械工程学院的几位院长,紧急商议与橙子汽车工厂的研发合作事宜。
一个小时后,他便拍板决定,马上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紧跟森联资本的发展步伐。
对于陈延森说给的资金和资源,或许双一流大学瞧不上,但对虚院而言,却是求之不得的发展契机。
要知道,虚院的科研经费常年捉襟见肘,不少有潜力的课题都因缺钱缺设备而搁置。
陈延森抛出的橄榄枝,不仅能让学校的实验室鸟枪换炮,更能让学生们在实打实的研发项目里增长本领,这可是多少经费都换不来的珍贵实践机会。
和他想法差不多的人是许振辉。
许振辉在中枢司的会议上,正式将虚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列入S级战略规模,接下来一年,全市的核心资源都将围绕这个项目转动。
虚城建工集团接到任务后,火速制定了项目推进计划。
……
……
陈延森回到科技园,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华科协会胡锐晖的电话。
「光电所同意了联合攻关计划。」
所谓联合攻关计划,即华科协会下属的光电所以免费授权的形式,为星源科技提供光源领域的基础技术专利,同时给予人才支持,双方一起研发雷射技术。
这也是大基金背后的潜在资源!
「胡先生,多谢。」陈延森语气诚恳地回应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