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300亿美币!老马的选择!既然要拼,(2 / 2)
映入眼帘的界面竟是和自己的对话框。
输入框里只留着一个「你」字。
显然,小橙子是想问他什麽时候回家,可又怕打扰到他,所以在输入框里删删改改,终究还是没把消息发出去。
宋允澄给他的备注是『师父』。
陈延森心头一暖,把她从沙发上抱进怀里,接着往楼上走去。
虽然他的动作很轻,可宋允澄一向没什麽安全感丶睡眠很浅,还没走到二楼,宋允澄便缓缓睁开了眼睛,一副模模糊糊的样子。
「师父,你回来了?」宋允澄下意识问道。
「下次再说这种废话,就不要叫我师父,我没你这麽蠢的徒弟。」
陈延森白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噢,放我下来,我去给你煮醒酒茶。」宋允澄把脸贴在陈延森胸口,轻声说道。
「别折腾了,洗澡睡觉。」陈延森开口道。
「可我都洗好了呀。」宋允澄努了努嘴,示意他看自己身上的睡衣。
「外面洗了,里面还没洗呢。」陈延森嘴角微扬,眼底浮现一抹坏笑。
……
……
第二天,高伟林从庐州返回虚城,接着马不停蹄地启动了筷跑的C轮融资计划。
与千度一战,与携程一战,裴毅虽说打赢了,但帐上的资金也不多了。
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商业竞争,融资势在必行。
如今的筷跑将外卖丶团购丶买菜业务都融合在了一起,拥有十几万名员工,单日订单量高达2400万,平台日均流水超过6亿。
业务涵盖美食丶休娱丶酒旅等十几个细分品类,俨然已是本地生活领域的巨无霸。
合理利用融资手段,不仅能增进公司利益,还能拓展关系网络。
普通的创业公司融资,首先要进行内部梳理,确定融资金额丶用途丶估值预期,准备核心商业计划书丶财务模型和业务数据包,再梳理股权结构。
而投资机构也会对创业公司展开全方位的尽职调查,包括业务丶财务丶业务资质和劳动合规等。
但这些流程和规矩,在筷跑身上完全不适用。
森联资本开放C轮融资的消息一经传出,华科丶金沙创投丶高瓴资本及企鹅等机构便纷纷响应,表态愿意追投。
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怡青,也向高伟林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向。
尽管高盛已错过了A轮和B轮融资,但凭藉筷跑的市场垄断地位与成熟的盈利模式,其未来市值断然不会低于1000亿美币。
此时入局投资,或许回报率不算高,但绝对收益却相当可观。
唯独马立云最尴尬,他心里清楚,一旦桃点点和大众点评的市场份额触及到筷跑的底线,阿狸与森联资本之间必将有一场避不开的硬仗。
眼下森联资本风头正劲,筷跑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垄断壁垒又牢不可破。
真要硬碰硬,多半会影响集团的现金流,导致财报数据不好看,进而拖累接下来的上市计划。
时机不对!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放弃阿狸的O2O战略,继续追投筷跑和快的打车;
第二,放弃参与筷跑的C轮融资。
马立云原本以为自己早就做好了决定,可当他得知,高盛给了筷跑300亿美币的估值后,他犹豫了。
阿狸持有筷跑9.4%的股权比例,相当于30亿美币。
而陈延森当初拉拢阿狸丶企鹅入局时,就特意签订了补充协议:在筷跑上市前,禁止转让其持有的筷跑股权。
这一招既能增加马立云丶马化腾的沉没成本,也能彻底断绝他们中途跳车的念头。
马立云思前想后,始终拿不定主意。
与筷跑合作,能在短期内缓解阿狸流量不足的困境;而全力发展桃点点和大众点评,却是为集团的长远发展铺路。
在马立云看来,阿狸总不能一辈子都依赖筷跑的高频消费场景,为夭猫丶淘宝引流。毕竟,别人家的东西再好,终究不如自己的用着顺手。
说到底,他是不甘心。
凭什麽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了十几年,到头来却要受一个毛头小子的掣肘?
「我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都多。」马立云低声呢喃,喉结滚动着。
最终,他还是喊来季刚,直言放弃筷跑的C轮融资。
陈延森等了两天,不见马立云打来电话,便知道对方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跟森联资本在O2O领域拼一把了。
他藉助这个节点开启筷跑的C轮融资窗口,无非是想试探老马。
马立云的选择,刚好印证了一个道理:商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陈延森把目光落在那份早已拟好的C轮融资意向名单上,拿起一支笔,把阿狸的名字划掉了,继而通知高伟林:「C轮融资会提前三天举办,定在11月28号,阿狸那边,不必再预留份额了。」
「好的老板,我明白。」高伟林立刻回应道。
「既然要拼,那就奉陪到底。」陈延森将那份名单推到桌角,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