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给我15个月,搞定28纳米工艺制程!(2 / 2)
这两家的28纳米产能利用率本就不足,合作成本相对较低,刚好能避免与台积电丶高通形成正面竞争,还能利用二线厂商的价格优势。」
梁劲松接着说道。
他的这番话,不仅展现了过硬的技术水平,还秀了一波对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的深刻理解,以及资源整合的个人优势。
梁劲松的潜台词是,自己的优势不仅在于技术攻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风吹草动同样了如指掌。
「半年前我分别找过联华电子和格罗方德,联电那边直接拒绝了,格罗方德的报价则偏高。」陈延森说道。
「我能搞定。」梁劲松信心满满地回复道。
他在半导体行业混了几十年,曾经的下属丶上司丶同事和朋友,大多都在业内第一梯队丶第二梯队的公司担任要职。
学阀也好,人情也罢。
这便是雇佣他的潜在价值。
别人搞不清的合作,让他出面,三言两语就能摸清对方的底牌。
别人谈不拢的条件,他凭着过去积累的人脉和声望,往往能找到关键人物敲开缺口。
就像联华电子和格罗方德,当初天工科技接触时相继碰壁,可换成梁劲松,或许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让对方重新坐回谈判桌。
因为在半导体圈子里,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那些曾与他共事过的高管,多少会卖几分薄面。
这便是行业老炮的底气!
他熟悉各家公司的派系脉络,清楚谁能拍板丶谁在观望,甚至知道对手的软肋在哪。
哪怕是看似无解的供应链难题,他也能凭藉过去的资源网络,绕开死胡同找到新的通路。
对陈延森来说,花高薪请他来,买的不只是技术和管理能力,更是这几十年浸淫行业攒下的「隐性通行证」,能让新公司在起步阶段少走无数弯路。
就像陈延森在风投圈的地位一样,一个新项目但凡挂着他的名字,风投机构闭着眼也敢五亿丶十亿地往里面砸钱。
「如果让我来负责这个项目,2013年Q4,先找ARM购买HKMG架构的IP授权,然后找二线厂商购买二手的NXT 1950i光刻机和配套的刻蚀丶沉积设备,没必要买一手,价格太贵。
而且阿斯麦打算推出NXT 1950i的升级版,可能比不上NXE 3300B,但绝对可以生产14纳米的晶片。」
「2014年Q2,完成设备购置丶人才储备培训和生产车间搭建流程;2014年Q3试产流片,完成首颗28纳米晶片的测试工作;2014年Q4把良品率提升到80%以上。」
梁劲松侃侃而谈道。
言外之意,只要资金能及时足额拨付丶关键设备如期到位丶核心团队顺利组建,给他15个月的时间,就能啃下28纳米制程晶片量产这块硬骨头。
前3个月用来搭建团队丶梳理工艺流程,同步完成厂房洁净室的改造;
中间6个月主攻设备调试与工艺验证,反覆优化光刻丶蚀刻等关键环节的参数;
最后6个月进入试生产阶段,通过海量测试提升良品率,直到稳定达到量产标准。
有理有据,逻辑严密!
接下来,他又详细分享着自己的工艺方案。
比如优先选择Gate last HKMG方案而非Gate first,虽然Gate first工艺流程更简单,但Gate-last在性能均匀性上的优势更明显,Vt波动降低了30%。
Vt,即阈值电压,是电晶体导通所需的最小栅极电压。
Vt的数值越稳定,晶片的功耗和性能越好。
此外,还谈到了金属栅极集成结构丶工艺窗口提升策略丶良品率提升路径和技术风险应对预案等。
抛开技术层面,梁劲松在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体系也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陈延森微微点头。
不得不说,梁劲松的才华确实配得上500万美币的年薪。
先是带领台积电站上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的宝座,接着加入山星,先后帮其完善了28纳米和14纳米的工艺制程。
若没有陈延森的介入,他三年后本该进入华芯国际,又能助其完成工艺蜕变,实现等效7纳米的制程突破。
想到这里,陈延森倏地站起身,伸出右手道:「欢迎梁总加盟星源科技。」
星源科技?
该不会是你刚琢磨出来的名字吧?
梁劲松暗自腹诽道。
可看在500万美币年薪的份上,他还是立马站起来,郑重其事地回道:「陈老板,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两人第一次见面,前后没超过一个小时,梁劲松就答应了入职。
没办法,对方对自己太『重视』了,知音难遇,伯乐难求。
随后,陈延森换上酒杯,陪梁劲松丶胡锐晖推杯换盏起来。
三人也没多喝,每人一杯,浅尝而止。
中途,胡锐晖提到了曾吉文三人的院士提名,一脸无奈地说:「反对的声音太大,提名没问题,但想当选就太难了。」
两年评一次,全国多少高校丶研究所丶实验室都在盯着这块蛋糕。
陈延森轻呼一声,倒也没放在心上。
晚上九点,酒局就散了。陈延森和梁劲松互留了联系方式。
临上车前,梁劲松忽然想起件事,刚想跟陈延森打声招呼,却见对方的车子已经汇入车流。
「老梁,欢迎回国。」胡锐晖笑着说。
「看来,我要为华国的半导体事业出份力了。」
梁劲松嘴角漾起一抹笑意,半开玩笑地说。
与此同时。
森联资本即将入局晶片制造业,三年300亿的投资计划不胫而走。
沪城丶苏城丶庐州丶深城丶金陵等地,瞬间就动了心思。
陈延森的商业运作能力,堪称人间活财神。
不管是早年打造导购平台时展现的天赋,还是投资拼呗丶橙子丶天工科技后的出色成效,都让各地中枢司看到了实打实的就业丶税收和GDP提升。
更何况这次进军的还是被卡脖子的晶片制造领域,300亿的真金白银砸下去,不仅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更可能填补自家在半导体制造环节的空白。
于是,各地的招商团队连夜行动起来!
紧急会议,快速决策,拟定优惠的招揽条件。
苏城在出钱出地的基础上,还承诺对接本地的设备供应商和人才储备库。
深城拿出了与华为丶中兴等企业相同量级的产业协同方案,并且愿意给出30亿的低息贷款。
沪城抛出了临港新区的核心地段和税收减免政策,外加人才引进计划和20亿的低息贷款。
金陵和庐州也推出了大同小异的优惠政策,各地的招商代表纷纷涌入虚城。
而此时,陈延森还在燕京,直到10月27日下午,才乘坐私人飞机返回虚城。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