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葬礼(2 / 2)
火葬禁止拍照,但这些游客不懂规矩,抬起相机咔嚓咔嚓按个不停。
苏尔家的仆人早就守在各个地点,他们立即上前要求删掉照片。
有的外国人还想理论几句,结果看到各式各样的尼泊尔弯刀后,个个乖乖掏出了胶卷。
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附近的豪族在举行水葬。
他们或许会在心里讽刺或挖苦几句,但看到附近密密麻麻的下人,都识趣的闭上嘴。
北方邦可不是孟买,尤其是瓦拉纳西一带,被称为「疯狂的东部」。
城市之外,这里的大地都是血色的。
罗恩没关注这些,他的目光被边上的石台吸引。
那上面同样堆满了火葬用的圆木,河水不停地冲刷河岸。
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黑土堆,上面撒满了莱莉花丶玫瑰花瓣丶绸缎碎片和烧焦的骨骼。
一只沙皮狗在花瓣丶布条和骸骨中嗅来嗅去,不停地扒刨寻食。
好吧,罗恩突然庆幸他父母只剩下骨灰了。
什麽圣河,他实在接受不了这种奇怪的火葬。
《礼赞难近母》已经开始拍摄,希夫导演先拍景,再拍人。
用他的话来说这样更容易让剧组进入状态,四十多人的队伍同样需要磨合。
但玛丽他们第一次当制片人,经验到底有些不足,他们没请够人手。
希夫导演想要做一个十三米高的难近母雕像,用来在电影里频频出镜。
剧组的大半人手都去帮忙,最后男主角兰卡亲自负责剧务,手拿提示牌帮忙打板。
「为什麽要做这麽大的雕像?」罗恩不解的问。
「因为电影首先会在农村上映,那必然要大肆宣传新的女神像。」希夫对此门清。
既然是宗教电影,那当然要狠抓宗教。想要让印度的农村人走进电影院,你就得在电影里多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这得花不少钱吧?」罗恩看着忙碌的人群不禁感叹。
新的雕像虽然是用石膏做的,但材料也是一笔花费,更别说还在附近集市里请了手艺人过来帮忙。
「花不了多少钱,」希夫得意的摆摆头,「那些工匠都是难近母信徒,不要酬劳。
电影拍完后,神像会捐给寺里,法师已经答应我们不收任何的场地费。」
瞧瞧,这才是合格的低成本片导演,罗恩很喜欢希夫省钱的觉悟。
其实不仅是希夫,就连那个本土制片人都在省钱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
电影讲述的是素食女神的故事,演职人员吃的也全是蔬菜。
每天剧组菜单上除了土豆还是土豆,顿顿吃,就连酸奶里也放了土豆。
早已感到腻味的兰卡试过明示暗示各种办法,甚至编了打油诗讽刺,制片人听后却只怪他牢骚满腹。
摄制组的部分工作人员久经片场,对争抢食物毫不脸红。
用兰卡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一哄而上,煎饼四五张一拿,又把仅有的蔬菜统统舀光,端着盘子躲到一边去了。
我们只好在队伍后面空等,看有没有多馀的菜再端上来。」
结果当然是没有,厚脸皮的印度土着,绝不会像富二代兰卡一样排队傻等。
玛丽有些看不下去,准备给剧组的人改善伙食,但被罗恩拦住了。
说三百万预算就三百万预算,不能把他们胃口养叼了。否则以后再投资,他们保准把你当肥羊宰。
这边戏还在拍着,那边服装师又闹出了么蛾子。
「发生了什麽事?」罗恩问制片人。
「我们准备的衣服不够,下一场戏得换个造型。」
「为什麽不提前准备?」
「预算不够。」制片人摊手。
「还记得你们住的民宿吗?」罗恩灵机一动。
「什麽?」制片人不解。
「我来的时候看到,那边上正在举办衣饰展销会。你现在派人去挑选合适的衣服,拍摄结束后再退掉。」
制片人呆住了,「后面几天怎麽办?」
「每天换不同的人去,反正剧组人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打开思路,这点小事根本不算问题。
五分钟后,制片人带几个人坐大巴车往市中心去了。为了方便每天的拍摄工作,剧组也租用了一辆老巴士。
300卢比一天很划算,除了开不快,拉四五十个人轻轻松松。
「米拉,晚上我们去吃印度香饭。」罗恩悄摸摸的去找女主角。
乌尔米拉很想婉拒,但她肚子不争气的咕噜咕噜乱响。
天天吃土豆,她也腻呀。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