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7章 回到地球前(1 / 2)

加入书签

第377章 回到地球前

一切都如预料的一样顺利。

在测试之前,在地球实验室也模拟过类似场景进行测试,测试的同样很顺利,才会进一步把demo送到月球上。

一开始就下重注的只有两种人,穷凶极恶的赌徒和开了天眼的重生者。

林燃有外挂,但不是去未来的外挂,而是去过去的外挂,这个外挂不足以让他有百分百信心,他提出的技术发展路线就一定是可行的。

但现在,至少证明了这条路理论上可行。

那麽,对林燃而言,理论上可行就是实际可行。

他亲自操盘下,沿着这条技术路线推进,最重要有两点优势,一点是效率,这是林燃所带来的,另外一点是上限,这是低温超导材料本身性质带来的。

华国的超导晶片之路,在这一刻才算是正式起步。

未来会不断获得资源倾斜。

在地球观众的视角里,看到的是雷君鼓掌祝贺:

「我怎麽感觉怪怪的,雷子庆祝华为晶片demo测试顺利完成?」

「还好吧,这有什麽奇怪的,雷总不一直都说要向友商致敬麽?」

「总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举国欢庆的时刻!」

「超导晶片证明可行,我已经在期待搭载超导晶片的手机在地球上发售了。」

「那还是别做梦了,超导那也是在月球上超导,又不是在地球上。」

观众们在直播间的讨论很热烈,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

前两天的内容很丰富,但后面内容就显得有些无聊了。

在月球灰白色环境下,不断把3D列印出来的组件按照雷射标记铺设在地表上。

这活林燃在干,雷君也在干,颇有一种铁路工人的感觉,只是他们在铺的不是火车轨道,而是电磁发射轨道。

因为低重力和太空衣的缘故,进展非常缓慢。

「教授,我没搞明白,为什麽要真人来干这件事?这不能像铺太阳能电池板那样,交给机器人吗?」雷君问道。

机器人在月球铺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视频片段在Tik Tok和抖音上广为流传,被认为是看上去像ai生成的视频丶实际上却是现实世界拍的视频中的典范。

雷君当然有看过。

林燃指了指韦旭航说道:「那个最开始也是真人铺,真人铺设之后,有了足够的视频,然后地球上才能有足够的训练素材。」

韦旭航说:「是的,我们最开始就跟这个一样,我们调侃自己是新世纪的黑奴,在月球上插太阳能电池板是在种棉花。」

这种话相当的政治不正确,什麽叫新世纪黑奴,在暗示什麽?

总之后续的漫长直播,就是面对苍凉月球环境,然后不断重复普电磁轨道模块。

在这过程中,有对话,有林燃和雷君的对话,还是有很多看点,但和第一天的新鲜感比起来,要弱很多。

而且此时地球上同时爆发了一个足够炸裂的新闻,这件事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

那就是大T在自己竞选演讲的时候遭遇刺杀。

林燃他们在月球基地,通过网络看到了图片新闻。

林燃一时间以为自己看错了,不是,这遇刺和翻滚怎麽和我那麽像呢?

雷君则说:「完了,有了这次遇刺大难不死,感觉大T当选的机率已经超过八成,这对我们可不是什麽好事。」

林燃好奇道:「为什麽不是好事?」

雷君说:「我个人感觉,一种感觉。」

考虑到在直播,雷君还是很收敛,不愿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林燃幽幽道:「我还以为刺杀阿美莉卡总统是古老的传统,已经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结果没想到现在还能再次重演。」

他想着回到地球之后,把高清视频给下载下来,好好欣赏一下,和自己的伦道夫翻滚有几分相像。

新的热点出现,旧的热点被快速覆盖。

直播间还是很多人,还是大量讨论,但整个这次登月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在快速下降。

「雷总这是去月球当牛马了,雷总估计在想,我在卖小米手机的时候说自己去工厂打螺丝,拍戴着无尘帽拿着螺丝刀的小视频,那些都是摆拍,现在我居然跑到太空来给你当牛马铺砖头,还是斥巨资自费当牛马。」

「燃神疑似对雷子太友好了,知道你来月球是来营销的,好,我给你安排乾活的活动,让你一直有素材,一直有热度。

如果天天呆在基地休息,然后动辄跑到荒凉月壤看风景,我敢肯定热度绝对不如现在这麽高。

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热度爆炸好吗?小米这个月多卖了多少车?股价又飙升了多少?雷总已经赚麻了。」

抖音上有很多汽车自媒体博主在也在分析这件事:

「如何评价这次雷总登月,以及未来车圈其他企业的创始人是否会效仿?

我个人看法是大家都很眼馋这波流量,也很眼馋这次雷总和燃神登月带来的宣传效果丶破圈效应,我和其他车企高管聊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非常的羡慕,具体小米花了多少钱在这次营销上我不能说,但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百亿够不着但也大差不差的天文数字。

但他们一致认为,这个肯定是划算的,对车企来说非常非常划算,你的品牌形象和创始人形象在这轮登月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宣传,上到申海丶燕京丶纽约丶巴黎这些国内外一线城市,下到国内三四线城市老美的大农村,这些地方都对小米这个品牌有了印象。

包括一些投资机构不是做了研报,显示这个月小米在谷歌的搜索量有了显着提高,在欧洲的销量曲线出现了一个小幅上涨?

这些是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效果未来会慢慢浮现,他们觉得很赚,我也同样觉得很赚。

至少钱花出去了是有效果的。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们看到很多品牌,很多车企,他们的钱花出去,没有任何效果,在机场丶高端杂志丶传统电视台这些地方投放GG,但止不住销量下滑。

如果能花钱就有效果,那传统合资车企这一年多来不至于这麽惨,他们不差钱。

所以我觉得很好。

但如果换其他人去,哪怕换像问界的余总这样已经很有网感的人去,起到的效果也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更何况是其他连自媒体都做不起来的创始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