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0章 月球基地的基石(1 / 2)

加入书签

第370章 月球基地的基石

也许林燃不这样做,也不会发生什麽,不会有任何影响。

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林燃在白宫混迹多年,除了科学家这层身份外,已经是一个娴熟的政客,或者说政治家。

这是他过往经历从政治角度思考的结果。

欲取先予。

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在哪里?前者什麽都能交易,为了个人利益,什麽都能摆上交易桌;后者会有自己的核心坚持,会有理想抱负,在核心坚持上寸步不让,哪怕当下形势对自己不利,不得不让,让一步海阔天空,他也不会选择让步。

「林教授,唉,我很少把你当年轻人,和你平时打交道的过程中,只有看到你的脸我才会想起,你才那麽年轻。

这麽年轻就有这样的认识,大多数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都未必能够学会的道理。

有人说林太行运气好,我看未必,他的教育理念可能超出了这个时代。」林中清感慨道。

林燃心想,啊,我爹除了打钱外,还对我有什麽别的帮助吗?我这纯纯是靠自己摸爬滚打过来的。

「但其实你也未必要做到这一步,燕京对你肯定是百分百信任的,换谁来挑拨,都影响不了这点,你担心的点是很极端的情况,我认为在我们这个形势下,几乎不可能发生。」林中清接着说道。

林燃咧嘴笑了笑:「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名声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像钱院长这样的科学家,他在有的时候不也得随风起舞确保他魔下的核心科研机构不受影响麽?

未雨绸缪而已,我也希望不会发生,相信它不会发生。」

燕京,林中清从申海交大调任地方前,他要去一趟燕京接受谈话。

「大致就是这样。」林中清汇报完之后。

坐在他对面的中年男子大笑道:「好一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林校长,我看林教授才是真正的妙人,什麽都没说,但又什麽都说了。」

林中清了然:「是啊,什麽都没说,但什麽都说了。」

什麽希望不会发生,相信不会发生,还特意提到了钱院长,这不就是最好的明示吗?

当前形势是什麽?是在阿美莉卡压力下,华国需要的是突破,科技突破绝对意义上的重中之重,别说林燃还不是圣人,就算林燃真的成圣人了,也不会有人拿他怎麽样。

甚至同样的发言,他在外滩峰会上讲,杰克马会销声匿迹,但林燃去讲,只会被冷处理,绝对不会影响到他个人。

但这是现在,形势变了呢?如果华国超过了阿美莉卡,外部压力消失,那个时候,你还能享受这样无条件的优待吗?

林燃特意提到的钱院长,既是举例,也是在诉说他的抱负。

「好了,我知道了,不用去理会,我们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大家各司其职,我们做好我们的事情,林教授做好他的事,聪明人之间不需要把话说的太明。」

旋即,中年男子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后生可畏,这觉悟,要是在科研领域天赋不是如此杰出,我都想让他去地方锻炼了,我还真挺好奇,他要是去到地方,能不能做到与光同尘,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最后又摇了摇头:「可惜可惜,天才总是这麽的稀少,在林燃的安排上也没有办法按照我的个人喜好来办。」

「不是,校长,你这?」彭慧是校长助理,他是去年才评上的院士,之前是复旦高分子科学系的主任,一直从事的就是高分子材料。

今天来学校,惊闻噩耗。

前段时间,大家还在商量,要怎麽才能和交大在申海地界上分庭抗礼,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

交大在全国范围的分数线已经快要比复旦平均高出二十来分了。

二十来分,已经有梯度了。

而且像1MO金牌这种,过去只有燕大能捞到,水木有丘成桐的加持都很难捞到,现在交大偶尔也能捞到。

在外界,交大就是当之无愧的top3,复旦已经沦落到和浙大去争top4的地步了。

在申海这个地界,很多申海本地学生能擦边去燕大或者水木,过去选择留在本地挑个好专业,

大家和交大五五分,现在首选是交大,然后才能轮到复旦。

面对如此局面,最近的光伏组件又是一剂新的加速剂。

这就好比大家都是在路上跑的赛车,比的是谁跑的快,大家本来速度差不多,但交大那边动不动就上个加速buff,已经超出一截了,最近又搞了个大的加速buff,一下又窜出一截。

复旦也在申请类似前沿科学研究中心的东西,他们申请的叫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智能研究中心,主打的就是人工智慧在复杂科学问题的应用,推动人工智慧和材料学的结合。

报告打到教育部去,已经打了好几年了,从2018年开始打,现在这都2024年了,报告都还没批下来,转眼就听到交大那边特批了一个前沿科学研究中心,职能定位和他们想建的几乎一模一样。

给交大批了,意味着复旦获批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还面临交大连绵不断的打压。

像这次的光伏突破发文,复旦只去了两位青年学者,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打压,交大去了小50号人,我们只去了2个?我们在材料学领域比交大差吗?

不过彭慧方方没想到,自己前脚还在和校长商量对策,校长后脚就投敌了。

「是的,组织已经决定了,我要调任交大,担任交大的校长。

我也不是谦虚,老林要离职,如果要从申海本地教育口选人的话,我肯定是最合适的那个。」

金利解释道。

彭慧傻眼了,你确实合适,但问题是,你是复旦出身的,跑到交大去当校长,这合适吗?这是投敌啊!

他喃喃道:「不是,校长,我们不是说好要振兴复旦,把交大打趴下吗?」

彭慧实在不敢想,自己之前所说的那些,类似打趴交大的话,在交大校长耳中会作何感想,他更想不到,复旦校长有朝一日会变成交大校长。

金利义正言辞道:「是啊!我本硕博都是在复旦念的,我对复旦的感情毋庸置疑!

我这次去交大,也是为复旦谋出路,我去了交大之后,就能搞清楚交大这几年是为什麽发展这麽好,我去交大取取经,到时候回来搞好复旦。」

彭慧彻底无语,你这说的是不是太扯了一点。

交大怎麽崛起的,我们不是讨论过很多次吗?还不是因为运气好,出了林燃这样一号人物,直接带交大起飞?

要是深红丶阿波罗科技这些企业和复旦关系密切,复旦学子能够去这些地方实习,实习后无缝入职,复旦分数线也会水涨船高。

多了顶级学者有一定作用,但多了两个不是校办企业,胜似校办企业的巨企,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复旦要到哪里去搞两个巨企?还是难度最高的航天和人工智慧。

而且金利去了真的会回来吗?彭慧很怀疑,这恐怕想的是一去不回,去了之后直接和交大校长一样,从高校行政体系跳地方吧。

也就是对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彭慧不得不保持修养,不好开麦质问,但他还在复旦,还得为复旦争取:「校长,是这样,燕京那边不是批了交大成立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吗?

您过去当校长,这个中心能不能给一部分的职位给到复旦的青年学者们,这样它名义上是交大办的,实际上变成复旦和交大合办。

后面可以先和燕京申请,让它变成交大和复旦合办的科研机构,做出成绩之后,再从一个高校下辖科研机构,升格成申海地方甚至是燕京直属的科研机构。」

彭慧的想法是,先实际上这样运作,再谋求名义上的合办,升格那都是画饼。

金利点头道:「那肯定,不过这也不是我说了算,你知道这中心成立是因为谁,我哪怕是校长,在林教授那边也没有话语权啊!

我肯定帮复旦尽力争取!」

尽力争取就是不会争取,这潜台词彭慧太懂了,他是校长助理,这已经算是高层职位了,这些行政辞令他太懂了。

毕竟他对下属有的时候也会用类似的辞令。

至于林教授,彭慧更不抱期望了,你指望一个交大人对复旦另眼相看吗?还是才毕业没几年的交大本科出身丶名满天下从未遭受过挫折的年轻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