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林登·詹森时代的落幕(1 / 2)
第338章 林登·詹森时代的落幕
「......东德莱比锡贸易博览会上,华国推出了自己的西洋棋人工智慧深红,此举被认为是在和阿美莉卡的IBM打擂台,华国方面在发布会上也声称自己和IBM比起来遥遥领先,一些保守派报纸认为教授充当了类似朱利叶斯·罗森堡的角色,为华国提供了关键技术..:」
临近选举,也许是知道自已选举没有希望,所以林登·詹森跑红石基地和卡拉纳维拉角发射中心是愈发的勤快。
原本只有像阿美莉卡第一次载人登月这样标志性的时间点,林登·詹森才会来一趟。
现在嘛,几乎每一次发射GPS卫星,林登·詹森都要亲临现场观看,甚至没有卫星发射,单纯是因为他去下面做竞选演说,如果顺路的话,林登·詹森也要来跑一趟,住上一天再回华盛顿。
以至于白宫记者团的记者们私下吐槽说,林登·詹森这麽喜欢去NASA,干嘛不和教授互换一下位置,他去当NASA局长,让教授来白宫担任总统,话题度还更高一些。
而华盛顿特区当地的报纸对这件事则是这样报导的:「...据白宫知情人士透露,林登·詹森对自己胜选已不抱希望,他愈发珍惜在白宫的最后时光,以及能和世界上最聪明大脑随时沟通交流的时间,这也是他最近时常出现在NASA的根本原因..」
在红石基地的公共食堂,电视正在播放新闻,正好提到了大洋彼岸欧洲莱比锡贸易博览会上,
华国深红大展神威。
还提到了林燃,不过这也正常,媒体但凡能提林燃,就肯定要cue他两句,不提教授就好像没人看一样。
林燃有种自己是这个时代热词的错觉,就和后世自媒体时代,大家都得带点热词,来获得流量。
做汽车测评的必须要拿特斯拉来对比,做手机的必须要在发布会上把苹果拉出来,做手机自媒体的必须要把小米和华为拉出来。
自媒体时代大家深谱流量玩法林燃能理解,只是现在才六十年代,怎麽媒体就开始把他当热词了。
林燃看着坐在他对面的林登·詹森无奈苦笑:「总统先生,这绝对是污蔑!」
林登·詹森点头道:「当然,这当然是污蔑,教授,你为了阿美莉卡的航天事业是如此投入丶如此不辞辛苦,用华国的话来说叫鞠躬尽死而后已。」
因为林燃的缘故,华盛顿的政界人物们不少都会拽两句中文。
林登·詹森接着说:「假设我们退一万步说,你真的要给华国提供技术,你也应该是提供航天相关技术,华国人连一颗卫星都没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保守派媒体的想像力太丰富了,林登·詹森如是想到。
林燃笑了笑,他心想还是总统信任我,就是不知道下一任尼克森,是否也如同前两任一样信任自己。
虽然自己于尼克森有恩,但不仅仅是尼克森那麽简单,还有基辛格呢。
不过也问题不大,作为德裔犹太人,林燃对其有着天然的上位优势。
他转念一想,要是自己真的公开承认是犹太人,那自己跑到华国去,基辛格不得倒大霉?
林登·詹森接着说道:「不过如果真的如媒体报导的那样,华国在计算机领域的进展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计。」
」...深红采用32位字长架构,这与IBMSystem/360Mode丨85的32位设计相当,便于处理复杂数据,我猜测华国方面是将每个位置编码为8位子力类型+8位颜色+辅助位,数据路径宽度为32位,
并行总线设计允许同时处理多个寄存器操作,提高了计算吞吐量。
相比我们BESM-6的24位字长,深红在位宽上更先进,其自定义总线优化了低功耗运行..:」
「...深红的中央处理器基于分立逻辑电路,可能借鉴了我们的Minsk-32设计,但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矽门电路集成。
时钟频率估计在3-5MHz,通过观察主机喻鸣声和响应延迟推断,每周期可执行复杂指令如乘法或浮点运算,处理器包含16个通用寄存器,每个32位,用于存储棋局中间状态,这在硬体层面支持了算法的并行评估。
现场演示中,处理器在高负载下无明显故障,表明其可靠性已达工业级,抗干扰能力强,性能上华国方面声称可以媲美Mode丨85的处理器速度并非虚言......
」
」...硬体层面,华国的深红展示了惊人的进步,其矽电晶体集成密度远高于我们1965年的BESM-6,预计这得益于自产矽元件的技术突破和过去三年时间内东德和华国在光学领域的技术合作。
专业评估显示,该机的MTBF约500小时,适合连续演示,但散热设计仍有短板,长时间运行下,主机温度升至50°C,可能导致电晶体漂移。
相比IBMSystem/360Mode丨85的薄膜内存和高速缓存,深红一号在速度和容量上均已不相上下.....」
「...比起深红,华国此次展示的名为Spreadsheet的软体更加实用,我亲自上手实操后认为该软体在财务丶统计丶资源调度等和数据处理有关的工作上能够发挥重大作用,该软体需要用到的调度资源有限,以我们的计算机性能可以支持该软体的运行,我建议我们可以先开发类似软体,提供给国内使用.::
「...华国的进展不仅超出了我们的预计,甚至超出了东德计算机领域专家的预计,这不仅提升了Socialism阵营在Al领域的声誉,也暴露了我们情报的滞后。
建议:1.立即与中方洽谈技术交流,获取具体技术:
2.加速ESEVM系列的硬体升级,目标32位字长和512K内存;
3.在下届莫斯科博览会上推出类似系统,反击IBM,提醒盟国,我们在技术方面仍然具有领先地位。」
深红的出现,不仅仅是一场风暴,还造成了很实际的影响,在莱比锡贸易博览会的当天晚上莫斯科方面就得到了详细报告。
然后柯西金安排了苏俄科学院计算机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前往,这批专家第三天就抵达了莱比锡以上是带队专家伊万·彼得罗维奇·科瓦廖夫发回莫斯科的电报。
柯西金在拿到电报的时候内心非常焦急,这还是我们认知里的华国吗?
他喊来留在国内的计算机领域专家,鲍里斯·巴贝扬,列别捷夫精密机械与计算机工程研究所的所长,外号叫苏俄超级电脑之父。
此时的鲍里斯才三十多岁已经做到了所长,苏俄解体后,他担任了英特尔软体与解决方案事业部架构总监。
柯西金将桌上的报告递了过去,「巴贝扬同志,这是科瓦廖夫同志从莱比锡传回的报告。」
鲍里斯接过后,看入迷了。
这个时代的专家们,画图都是一把好手。
所以科瓦廖夫的报告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图,包括了他对深红架构的预计,深红一号的图形化界面以及电子表格,都有配图说明。
鲍里斯一边看,一边内心在思考。
大概十分钟后,鲍里斯抬头道:「柯西金同志,华国的进展远超我们的预计,根据报告来看,
他们至少比我们领先了5年,最少五年。
如果要考虑到大规模生产,考虑到产品本身的稳定性,考虑到技术储备,也许时间会更长。」
鲍里斯喉咙乾涩,他实在难以想像,华国同行实现了如此超越,
在50年代蜜月期,华国派过各行各业的人才前往苏俄学习交流,据相关统计,从1950到19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