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0章 林燃的作用(2 / 2)

加入书签

所以汉弗莱恳请罗斯托一定要说服林登·詹森。

如此重要的事情,副总统汉弗莱不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林登·詹森对其产生了嫌隙,他的野心被詹森洞察到了。

克利福德靠回椅背,目光扫过众人,心理中权衡法律风险:作为律师,他思考是从国际法角度。

「总统,这是个高风险赌注。

国内,国会和媒体会视之为鲁莽;国际上,联合国或盟国可能遣责。

但如果我们以情报为基础,模拟演习而不实际升级,或许能奏效。

关键是保密和可控,让苏俄担心而不引发连锁反应。」

詹森听着,双手交叠,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在座各位说的各有道理,腊斯克的谨慎是国务院的风格,麦克纳马拉的支持体现了他对教授的无条件听从,而罗斯托的乐观源于他的鹰派观点。

自己的支持率已低到谷底,党内麦卡锡的10%支持如芒在背,为什麽不利用弱势转强势?

但升级核威,可能让冷战失控,影响全球平衡。

在这种时候,反而教授战无不胜的神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时至今日,每年一到诺贝尔颁奖典礼的时候,历届诺贝尔和平奖都会被媒体们扒拉出来点评一番。

其中无论是哪个角度的点评,林燃在1961年的时候以热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都被认为是最有含金量的和平奖之一。

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关键事务上发挥着作用。

林登·詹森终于开口:「谢谢各位。

这不是轻率决定,我们需要更多情报评估,麦克纳马拉和罗斯托,准备详细方案,包括潜在苏联回应。

会议到此结束。」

在座众人称是,大家知道,林登·詹森这是打算孤注一掷了。

同时也是对方最后一搏了。

如果这次没成,对方今年的总统大选必败无疑。

现在他试图抓住这一线生机。

房间内,众人起身,脚步声在走廊回荡,詹森独自坐了片刻,盯着地图,内心仍未平静:这真的是结束战争的钥匙吗?

然而事情压根不按照白宫制定的剧本来,他们本来想要做好充分准备再执行疯子理论。

但1968年1月30日,北越的春节攻势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

北越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袭击了西贡丶顺化和多个阿美莉卡基地,甚至短暂攻入阿美莉卡大使馆。

白宫分析室里,来自一线的情报堆积如山。

林登·詹森总统站在地图前,脸色铁青,盯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电视画面:燃烧的街道丶倒下的士兵,以及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的低沉报导:「这场攻势证明了战争的僵局」。

攻势虽在军事上被击退,但造成超过4000名美军伤亡,并通过媒体直击美国本土,林登·詹森的民意支持率暴跌至26%,党内反战声音如麦卡锡这般汹涌。

这不是单纯的战场失败,而是地缘政治的转折点:北越的韧性依赖苏俄援助,而攻势暴露了阿美莉卡的脆弱,如果不反击,冷战中的信誉承诺将崩塌,让苏俄更占优势。

现在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局面,推动战争民调暴跌,妥协,冷战局势小崩。

因此在分析室里,林登·詹森恨不得给麦克纳马拉来一刀,不是你要亲自下场,我们会到今天这样的窘境?

林登·詹森召集紧急会议。椭圆形办公室内桌上就两种材料:盖洛普民调数据和关于苏俄援助的评估。

「各位,」詹森开口道,声音沙哑而疲惫,「春节攻势让我们损失惨重。

国内,那些反战分子在街上游行,国会预算辩论中甚至驴党人开始转向。

苏俄是幕后推手,他们援助河内,却不愿直接卷入,我们没有时间再缓慢推进了,教授的提议必须现在马上执行。」

林燃赫然在列,他点点头:「总统先生,攻势后的现实是我们的杠杆。

你的支持率已跌至谷底,党内分裂让连任无望,这反倒能让您在国际上显得无所顾忌。

通过模拟核警戒,我们创造不确定性,相信我,克里姆林宫会理性计算成本。

让他们觉得白宫是疯子,从而施压北越短期停火,以换取我们在军备控制上的联动。

」」

麦克纳马拉说:「是时候了。」

腊斯克则无奈叹息。

罗斯托则说:「总统先生,我们没有时间再犹豫了!」

大家互相之间交换眼神。

最终,林登·詹森深吸一口气,内心下定决心:攻势的冲击已让他别无选择,这不是鲁莽,而是无奈的选择,利用弱势转强势,或许能迫使莫斯科调解。

这回不是林燃自己说自己从来不会失败,而是林登·詹森在内心默默祈祷,这一f

ag能成真了。

教授,你的不败金身要是破了,我就只能灰溜溜下台了。

「好吧,我们实施,教授,你作为全权特使,去日内瓦谈,我们先启动威。」

2月中旬,美国开始了极限施压。

国防部下令B-52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进行模拟核警戒演习,路径有意接近苏俄远东边境,雷达信号有意泄露。

詹森在公开讲话中暗示「所有选项都在桌上」,虽未明说核武器,却让外交渠道沸腾。

苏俄的外交抗议随之而来,但情报显示,莫斯科内部开始评估风险:列昂纳德不愿因越南而冒险,尤其攻势后北越的进攻虽大胆,却暴露了后勤极限。

3月初,林燃抵达日内瓦。

日内瓦初春的景象无法缓解谈判的紧张氛围。

被派往日内瓦和林燃见面的是柯西金,他是此时苏俄三驾马车里的温和派。

本来去年要和林登·詹森在葛底斯堡谈的。

当然苏俄方面派柯西金和林燃谈,这已经是国务卿或者总统待遇了。

如果白宫来的是一般资历的全权大使,哪怕是罗斯托,那麽苏俄也最多派库兹涅佐夫来谈。

柯西金的神情很是疲惫,显然他也被最近的核威局势骤然紧张弄的疲倦万分。

「柯西金先生,」林燃开口道,「春节攻势后的局势已不可逆转。

总统的国内压力,包括民意崩盘和党内挑战,让他已无政治约束。

如果北越不让步,我们将考虑极限选项。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苏俄的援助维持了河内的抵抗,但升级风险会威胁到所有人,总统先生已经几近疯狂。

你们比我更了解林登·詹森,知道他是什麽样的人。」

柯西金听着这口标准俄语,思绪一时间没有回到谈判内容上,要不是外面的阳光和建筑风格提醒他,他会以为自己在克里姆林宫开会呢。

柯西金点燃一根烟,心理中权衡:阿美莉卡的威大概率是虚张声势,但詹森的困境却是切实存在的。

攻势证明了北越的决心,却也耗尽资源。

如果真的把詹森逼疯,局面失控,苏俄真的能够承担这样的代价吗?

苏俄的软弱性在这种时候体现得一览无遗。

正如罗斯托在林燃乘坐专机离开华盛顿之后,他和林登·詹森共同在机场上看着远去的专机幽幽道:「总统先生,相信我,苏俄一定会妥协!」

片刻后他又重复了一句:「一定会!不妥协不是苏俄人。」

柯西金回应道:「教授,我们支持北越方面自卫,但和平符合共同利益。

我们可推动巴黎接触,促使河内停火,但条件是阿美莉卡需要承诺撤军,并且不干涉东欧。」

谈判自然没有那麽简单,整个谈判持续了足足十五天时间。

林燃在给白宫的电报中显示:「他们开始松动,攻势让克里姆林宫计算成本,我们的施压起了作用。」

随后,克里姆林宫方面最终拍板决定,敦促河内停火。

双方代表共同在日内瓦签署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