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 / 2)

加入书签

“叫我娜斯佳就好。”

屏幕那头的学生家长是个金发碧眼的斯拉夫大美女。

“情况你大概也清楚了。我儿子Kirill刚从莫斯科回来,中文很差,只听得懂一点点。”

“他很可爱的,嘴很甜,在我们家像个小天使一样,所有人都喜欢他,不过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表扬的时候含蓄一点,免得他太骄傲。”

听上去这活儿在技术上难度不算高,但主要是得有耐心,娜斯佳还委婉地说,试课结束后,如果孩子觉得效果不好,合作是会终止的。

有机会拿下一份报酬优厚的兼职,燕棠心情很好,晚餐给自己加了一个鸡腿。

掏出手机,微信上蹦出几条消息。

一条来自杨一舟,「过了两天,总该消气了吧?别任性了,带你去吃好吃的。」

剩下的来自那天加上微信的宋郁。

「今天来买牛奶,没有看见你。」

她凝视对话框许久。

宋郁的头像是空白的,微信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朋友圈也没有任何动态,看上去并不常用。

燕棠回:「我辞职了。」

「还在找工作吗?」

「我可以帮忙」

燕棠很感谢宋郁那晚伸出援助之手,道谢过,也试着给他转车费。但她不太理解他这么热心的意图,也并不敢去琢磨。

「不用了,谢谢你。」

对方很聪明,察觉到了她疏离的态度,不再发来新的消息。

寥寥几句的消息便到此为止。

周六上午,为了给学生一个好印象,燕棠特地化了个淡妆,衣服也挑了气质亲和的薄毛衣和长裤。

补习地点在北四环边缘。 ????????????業?ⅰ??????????n?②?0?Ⅱ?????????ō??

小区大门特气派,是像罗马万神殿那样的石柱拱门,拱门后连片的林木遮住了内部的景色。

她跟着等在门口的保姆走进小区,路过一片结着冰的人工湖,往远处一看,还有一片面积惊人的高尔夫球场。

难怪这个小区与公交设施保持着高贵的距离,能住在这里的人,谁还会坐地铁公车?

学生家是坐落湖边的一座双层别墅,极简主义装修风格,一些角落里又摆放着诸如彩绘茶炊一类俄罗斯家庭的传统用具。

“娜斯佳今天有工作不在家,Kirill在晨跑,他马上会回来。”

保姆吴阿姨是黑河人,会说俄语,跟她介绍了一下待会儿上课的房间和可以用的洗手间,又把茶和点心端上来,还配有糖、柠檬和薄荷这些俄罗斯人习惯加入茶中的佐料。

燕棠坐在靠近门口的会客厅等待,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

跨国家庭,父亲英俊,母亲美艳,两人各抱着个白嫩嫩的小男孩儿,稍大点儿的是黑头发,小的那个则是浅浅的棕发。

照片画质略有些陈旧,角落处的日期是2005年。

2005年?

现在是2015年,如果这家人最小的孩子在那时候看上去都有七八岁了,那现在……BB囍TZ…

她正觉得不对,大门便打开了。

来人身形高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