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2 / 2)
“什么办法啊?”有人问道。
“就是拿三到五斤的葱或者蒜,捣碎后兑一百斤水,然后喷上去,一日一次,效果很好的。”
“怪不得前年大家的水稻都病了,就你一个人的还活了不少,你这人还偷偷藏私啊。”
那人被人骂了也不生气,只是嘻嘻笑着:“这也是我花钱听人说的,哪里能跟你们说,果然都是书里的,还是要多读书啊。”
“读书有什么用啊,都是说些我们听不懂的之乎者也,干活的事是一点也不会。”有人抱怨着,“要是人人都能跟江小童一样就好了。”
“田地要垦深,不能在阴雨天,须要老晴天气,二、三层起深,每工只垦半亩,倒六、七分,春间倒两次,尤要晴节,头番不必细,只要棱层通晒,彻底翻身,若有草则压在底下,合论倒好。”一侧,徐经翻看着她之前做的笔记,这些话其实涂涂写写,修改过好几遍,一脸惊讶,“这个你怎么知道的。”
“书里的。”江芸芸说。
“那这个结穗短小,叶片黄绿色是缺……这个字我不认识。”
“氮,这样的水稻就是缺氮的,其实不止水稻,大部分叶子枯黄,稀疏都是缺氮了。”
“那这个根系小,发育不良,叶片上有斑点是缺什么?”
“缺磷,可以撒一下动物骨头粉什么的,补一下。”
“那矮小软弱,叶片干枯下垂呢?”
“缺钾,这个豆类植物和粪尿里都有。”
徐经难得沉默了:“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想的?”
“当然不是,我看书的。”江芸芸理直气壮说道。
“看什么书?”徐经最喜欢看书,他家中甚至有在应天都出名的藏书阁,藏书万卷,可这里却还有连字都不认识的。
江小童哪里找的书。
“科学书。”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
“科学书是什么书,我能看看吗?”徐经问道。
江芸芸摸了摸下巴,开始推脱:“很久以前看的,我不记得了。”
徐经诡异地看着她,怪不得唐伯虎说这人有趣,这人真的好有意思。
江芸芸机灵转移话题:“很多书店都没有专门的农事书,我还是找了林徽才找到几本,他们都说你家有很多书,有农时书吗?”
徐经跟着挠了挠脑袋:“没有。”
江芸芸大人模样叹气:“明明主要财政来源都是靠种地,竟然对此事如此不重视。”
“科举又不考。”徐经随口说道。
江芸芸抬眸,看了他一眼。
徐经被看得不好意思:“我说错了。”
“不,你说的太对了。”她意味深长说道。
这里的考试读书都是四书五经,都是空泛的东西,没有真正可以落实到百姓生活上的学问,这样的官最好的情况就是在形式上做一个爱民如子,不苛待百姓的官,但要是指望他们真的可以去为百姓的生活提出改善意见却是难之有难。
又或者,这个朝代的知识是断层的,上层的人不懂农事,下层的人不懂文字,所以一切的发展都是缓慢,且需要运气的。
“哎,小状元,你这本书打算什么时候给我们人手一本啊。”有人凑过来打断她的想法。
江芸芸笑说着:“马上,年前一定给你们,你们年后多照着书弄弄,哪里不对就和我讲,要是有新的办法也好一起分享出来,不要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