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第二七章初出国门第一战(二合一)(2 / 2)
天公不作美,正当装步八师准备出发时,阴沉的天忽然飘起了细雨。
暮秋的雨,已有几分寒凉,美洲大平原没有山脉遮挡,来自北冰洋的寒气一路向南畅通无阻。
天色迅速暗沉下来,装步八师上下万馀人迅速集合,士兵们披上了雨衣,卡车和装甲输送车的引擎发出响亮的轰鸣。
车灯像匕首一样切开浓墨般的黑暗,车轮碾过湿漉漉的州际公路,士兵们背着行囊和步枪,水珠顺着雨衣滑落。
尽管忐忑不安,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等可怕的对手,可这是百年以来初出国门第一战,决不能丢人。
全体官兵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无论多麽残酷和血腥,亦要粉碎伊凡罗斯军队的傲慢,打破不可战胜的神话。
用商某人的话来说那就是要把所谓的王牌打成王八!
若是从夜空中鸟瞰,下方的装步八师现在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数不清的灯光汇集成了这条龙。
长距离行军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并不是容易事,轮式装甲车还好,坦克之类的履带式载具时不时就会掉链子。
商克其实挺担心师属战车营会不会拖后腿,坦克这种金贵东西,几百公里的连续行军抛锚五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都不稀奇,好在32式中型战车虽然已显落后,但是相应的也成熟可靠,竟只有三辆车发生机械故障,这要是换作刚投产的40式,怕不是要翻个三倍。
后半夜2时15分,距离目的地——克利夫兰南部小镇哈德逊70公里。
少校通信参谋乘着挎斗摩托车疾驰而来,跳下车敲了敲车窗玻璃,立正敬礼。
浅睡了几十分钟的商克惊醒了,摇下越野车的车窗。
「报告师长,收到消息,敌军已开始进攻克利夫兰周围防线,规模较小,克利夫兰前线指挥部认为这是试探性进攻。」
「好,计划不变,准备休整。」
「是!」
部队停止了行军,开始进行为期半小时的小休息。
小休息时间较短,原地不动,就地休整恢复体力。大休息时间更长,并且要分散隐蔽,吃饭喝水。
结果才过了十几分钟,那名通信参谋又火急火燎的赶来了。
「报告师长!美军方面声称情况有变!那不是试探!就是正式进攻!」
嗯?
张安远这时候正跟商克一块儿看地图,闻言就急道:「咋办?赶快吧!」
商克盯着地图上目的地附近的的几个小镇,打了个哈欠,淡定道:「按我们的节奏来,不能急。」
新手上路,欲速则不达。
经过短暂休整后,部队依照行军计划继续前进。
途中,商克下令向克利夫兰指挥部核对情况,确认一些据点和防线还处在己方控制之下。
结果蹊跷的事就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
原本行军途中要经过的最后一站——小镇梅迪纳居然不见了?
先头部队找了许久也没见梅迪纳的踪影,反而发现眼下已经接近了阿克伦,这里在地图上不属于敌人的控制区,美军部署有一个检查站和少量警戒部队。
凌晨3时10分。
打头的侦察单位率先发觉了异样,女准尉孙洁小声示警,表示遭遇敌人。
其馀官兵还以为她认错了,那些在蒙蒙细雨中忙碌的『敌人』有没有可能是亚美利加人?
然而定睛看去,那些家伙的装具却不一样,而且旁边的卡车好像也是没见过的外形,依稀还能听到他们的交谈声也不像英语。
正当大家犹豫要不要问口令的时候,对方也察觉了异样,有人大声尖叫,随即几道手电筒的光束就指了过来。
刹那间,枪声大作,莫辛纳甘步枪和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一齐朝着打头的装甲侦察营一连一排猛烈扫射!
密集的步机弹在淅淅沥沥的雨幕之中穿梭!
士兵们立即还击,尽管人数处于劣势,但是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凶猛火力却扳回一城。
当领头的中尉拿起信号枪发射时,同队的女准尉已经所见所闻告知了战友。
仅一分钟后,几辆四轮装甲车飞驰冲来,虽然溅了大家满身泥水,却无怨言。
「副连长!」孙洁趴在一辆装甲车后面,叫道:「这里的敌人好多!」
「妈的你倒是说具体点!」
「三四百个!」
「敌人从哪来的?」带队的少尉爬上其中一辆装甲车,对车长大声道:「亚美利加人怕是已经溜了,这里看着好像是个补给车队,应该能吃掉,狭路相逢勇者胜,让二排跟三排往右边绕过去,猛的杀过来。」
四辆36式装甲车开始猛烈扫射,那挺15.5毫米大口径机枪发出响亮的咆哮。
曳光弹带着两万多焦耳的可怕动能飞向敌人,所到之处无不糜烂!
几名敌人来不及躲避,被打得血肉横飞,东一块西一块。
旁边的那些卡车也没能逃过劫难,顿时燃烧起来,纵然下着小雨湿漉漉的也阻止不了火势越来越大。
有卡车的轮胎被击中起火,橡胶燃烧的黑烟混着雨水升腾起来,像是诡异的仙境云雾。
「那边还有挺机枪!打掉它!」
「冲过去!」
「杀!」
装步八师的装甲侦察营从上到下一个个都『绝非善类』,虽是初次上阵,却乾脆利落的歼灭了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敌人。
士兵们接二连三的包围上去,打扫战场。
「啊?!打完了?!」
「这帮敌人就是毛子?」
还有一些卡车没被击毁,掀开篷布的瞬间,映入眼帘的是成箱的子弹和各种食品。
在打扫战场的同时,审问俘虏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军官们和士兵们围着十几名投降的敌人,好奇的打量着这些号称战无不胜的伊凡罗斯军队。
可就在这时,有人听到了异样的声音,大家立即警惕起来。
阵阵引擎轰鸣声从夜幕中传来,距离很远都能听见,恐怕数量不少。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