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6(1 / 2)

加入书签

为它们以“曲”来演“戏”,而这正是诸宫调的创新,将音乐引入了故事,结合二者,为戏曲的诞生铺垫好基础。

云雁回算是明白了,孔寄算出来的他这个贵人,虽说能捧人,然而也不能把二十岁的孔寄捧出五十岁的艺术成就啊。

他的用处,是在于他见过现代那些成熟的戏剧艺术,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

如果说有人能给孔寄一些启发,让他提早完善甚至提高自己的诸宫调表演艺术,那个人肯定是云雁回。

从诞生起就辉煌了很多年的戏曲提前出现在百花齐放的北宋民间舞台?云雁回觉得自己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

云雁回站了起来,笃定地道:“首先,建议你去看一下我们大相国寺的俗讲,这边的俗讲和你看过的说话可能不太一样——你要让观众融入你的故事,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再看看杂戏的表演方式,将其也融入进来吧。”

“……”孔寄只觉得好像有道雷劈中了自己的天灵盖,在他脑袋里劈出了一个新世界来,叫他一时间哑然失声。

内行看门道,云雁回短短几句话,尚未说得很细,孔寄已然想着,不要说十二分了,他觉得自己能奔着一百二十分去了!

第171章 百戏之祖

孔寄创造出形式, 收集很多乐曲和故事,让它们能够随机组合在一起,换发出新的活力。

而云雁回的主意,又给了这种诸宫调无限的可能与发展。

孔寄想出了以曲演戏的形式,使诸宫调出现于世。

而云雁回提出从杂剧中吸收到分角色扮演、加入更多舞台动作的表演方式, 则让诸宫调更往前迈了一大步, 俨然已成戏曲的雏形, 具备了其与之后的元杂剧最大的差别。

——元杂剧和诸宫调最大的差别,不就是元杂剧是分角色在舞台上唱念做打俱全,而诸宫调则是一个人从头唱到尾。

相比之下,当然是前者更能吸引观众, 让他们进入故事。

纵然只是一个念头,孔寄已经由此想到了很多。

张山人同样。

以他们对市井艺术的了解,顿时就认定了,大有作为。

孔寄十分兴奋, 他能感觉到自己将融汇创造出一种新的顶尖艺术, 恨不得对着云雁回纳头就拜, 话都快讲不清楚了。

云雁回对孔寄说:“先生,你只管好好创作吧,我会为你单租一个院子,招些人来给你排演。不日业成,便可一夜成名了。”

孔寄没想到云雁回还要资助他,这真是坐实了“命中贵人”的身份啊,叫他激动难以自持,握着云雁回的手感动地说:“大,大恩不言谢,孔某日后但听吩咐……”

“无需多礼,满汴京都知道呀,我就是个热心人儿。”云雁回俏皮地说,“您只要保证,一定会把最完美的表演交出来就行了。”

张山人大笑了起来,孔寄却因为太过激动而笑不出,手指一直在弹动,脑海中一刻不停地想象,当诸宫调以杂戏的方式被表演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孔某怎敢辜负先生期望!”孔寄也下定了决心,要拿出一个最优秀的作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