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6(1 / 2)

加入书签

第103章

主宣唐朝的原因

姜宛很是有些猝不及防, 她想过很多这几人会提出的问题,比如挑刺这仿古建筑做得不到位,挑剔演员演得不对, 甚至她还想过这些人说不准会批评这灯光实在是太浪费资源。

然而她没想到的这人张嘴竟然第一句话是在纠结为什么是唐风建筑而不是汉风建筑!

而且虽然那赵正虽然没直接开口, 但脸上的表情很显然也在疑问,为什么会是唐代风格而不是秦代风格。

姜宛下意识想要回答秦, 汉相关的景点也不少, 但她细细思索了一番后却发现好像唐朝相关的景点占据了大部分。

到底是不能瞎科普, 姜宛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其实还是有不少秦、汉相关的景点啦,只是相较于唐代的少了那么点。不过呢, 西安主打唐朝那也是现实决定的啊。”

“首先唐代距离现在的时间更短, 留存下来的古迹最多,如我们现在目光所及的大雁塔,之前提到的小雁塔, 千宫之宫大明宫遗址,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华清宫, 还有近年重建的大唐芙蓉园等,实体遗迹为‘唐文化’提供了最为直观的载体。”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些所谓的古迹很多都是后世修建, 但这些古迹的历史出处终归是唐啊。就拿这大雁塔来说, 塔身主体的确是明代修缮,但地基什么的还是唐朝所建啊, 这可是正正经经玄奘法师当初翻译和贮藏经书的地方。大雁塔的地宫还没有被打开, 大家都猜测这下面应该藏有当初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来的大量经书。当然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 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大师也不少。但是谁叫后世有一个叫吴承恩的作者写了一本《西游记》呢?玄奘法师那就直接家喻户晓,他和他的三个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然真实的玄奘法师西行并没有小说里那般波澜壮阔,也与小说里唐僧的人设并不相符,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纪念玄奘大师。你们看, 那边的广场上玄奘法师的雕像可是正中的c位!”

虽然有些听不懂何谓c位,但是他们却能看见那玄奘的雕像之高大,位置之尊崇。

况且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围着雕像正在拍照,显然很是喜爱那“玄奘”。

一瞬间五个帝王都很是有着费解,这不就区区一个和尚?就因为一个“小说”便被后人这般怀念?

秦汉时佛教根本都还没有传进中原,嬴政和刘彻完全不能理解一个“和尚”的重要性,那经书又是什么?为什么还要他们华夏之人历经千辛万苦是求取?

李世民刚登基,但也从那天幕的提供的小说中知道了有一个法号玄奘的高僧在他治下偷跑出了国去了天竺,并且在他晚年时回到了大唐,带回了无数的经书。

不过他表面上还算尊崇佛教,但实际上对佛教却并不那么相信,会礼遇玄奘一方面是安抚那些信教的百姓,一方面则是想要他将一路所见所闻记载下来方便他们大唐士兵征伐西域。

所以在翻译经书之前,玄奘先将《大唐西域记》写了出来呈现给他,而他也投桃报李让太子李治以纪念母亲的名义修建了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供玄奘翻译经文。

只是他没想到这后世竟然还以玄奘为模板写成了小说?难不成那取经路上很是惊心动魄?

可是从他派去的去西域的探子回话,这西域各国虽然不如大唐,但等大唐使臣亮出身份后都是礼遇有加,无人敢惹啊!

就算那玄奘是偷跑出国的,但也不至于危险四伏啊!

武则天也曾见过玄奘几面,的确是得道高僧。

再加上她一向尊崇佛教,所以对玄奘一向礼遇有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