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9(1 / 2)

加入书签

确也说得有几分道理。

如今的大汉的确还没发展到后世的程度,自然也不能真学那后世。

只是看着那些臣子们跳脚的模样,刘彻心中觉得很是有趣,果真还是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才会激动啊。

之前他还纠结何时公布科举制,如今倒是个合适的时机。

正所谓想要开一扇窗就得先将房顶掀开,这是他从那后世的“语文”书里学到的。

刘彻从不惯着那些臣子,直接摆手呵斥。

“够了,朕知道了。朕又不是傻子,难道还分辨不清哪些建议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朕知道如今百姓们没有开启明智,无法推举监督官吏。不过嘛,如今光靠察举制选举官吏也的确不全面,所以朕打算效仿后世,开科举!”

之前还抱怨的官吏们顿时一愣,什么玩意儿?陛下怎么就转了这么个大弯,让他们如此的搓手不及?!

这科举制也没好到哪去,不也是革他们这些世家的命吗?

他们很想反驳刘彻,然后就看见了刘彻阴沉沉的目光。他们知道,若是他们敢说一声“不”,陛下肯定能说出以后让百姓监督他们作威胁。

两害相比取其轻,最终他们还是很是不情愿地说了声,“陛下圣明!”

明,朱元璋当百姓时受够了贪官污吏,登基后特意允许过民众可以进京告御状,甚至民众可以去将不满意的官员绑了进京。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有诸多的困难,他登基至今也没有真发生过几回,但朱元璋本人倒是希望民众真能替他监督这贪官污吏。

当然他心中也担忧那民意对自己皇位的威胁,但大概来被天幕吓得多了,此时的朱元璋颇有些债多不愁。

反正原本的历史里大明也只能存在不到三百年,大明亡了跳过满清直接进到那后世的社会也算是好事一桩。

于是他沉浸在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后世认可的喜悦中。

“好啊,这后世的民意监督倒是与朕不谋而合!的确能让那些官吏们收敛一些,要不然咱也再给百姓添加几条状告官员的途径?”

洪武一朝的臣子们顿时惊慌一片,但碍于朱元璋的威严又无人敢直接反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陛下,且不说那后世的领导人是民众选出来的,你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受监督的一环,怎么就那么高兴了!

最终还是胆大的徐达出来劝阻道,“陛下,咱大明的百姓跟那后世的百姓还是有很多的不一样的,他们大多数人都不识字,陛下您想想你当初满脑子想的是什么吗?你知道什么是好官吗?要让你选官员会选谁?还有您也知道这乡间百姓有多少泼皮无赖,要是让他们随意告发官员,那大明的官府就彻底乱了。”

朱元璋很想说一句“放屁”,他当初怎么就不知道什么是好官了,自然是选那些不压榨百姓的人当官!

他刚想答话,话语却又卡在喉咙说不出来。

且不提他碰到过的那些伪善的大户,好人就能当个好官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官员最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道德。

甚至大多数官员本无所谓忠臣还是奸臣,端看皇帝们怎么用他们,“裴世矩佞于隋而诤于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英明有手段的帝王能将奸臣变为忠臣!

当然大多数官吏难免贪心,那就看朝廷的调查手段和惩罚够不够震慑他们了。

该怎么挑选一个好官,连他尚且都难以抉择,更何况是如今大明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