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0章 给鲁尔工业区一点小小的技术震撼(1 / 2)

加入书签

第350章 给鲁尔工业区一点小小的技术震撼

11月17日,中国女排在扶桑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

关于排球运动的话题在社会上开始出现。

人民食堂在此期间于大堂和各个包间里各安置了一台电视机。

其中大堂是海滨市头一台21寸彩色大电视。

包间里的电视尺寸不一,根据包间大小不同,电视分14寸和16寸两种。

这样,人民食堂的生意自然更好了。

因为如今电视机太少,而今年国内又引进了两款特别热播的电视剧:

先是《大西洋底下来的人》,后是《加里森敢死队》。

这部电视在国内起到了万人空巷的效果,起初是中央电视台热播,如今地方台也获得了版权开始播放。

饭店里播放起这两部电视,能引得食客不吃饭光看电视。

钱进当即让徐卫东开始组织人手寻找第二处地方,准备开设人民食堂一分店。

同样在11月,国家发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今后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

这就是引发了知青们广泛关注的中发〔1980〕64号文件。

钱进从小陈庄生产大队带回来的陈召盘这个农民还真挺有用的。

他被送进了培训学校,担任时事新闻和政策研究员,每天钻进国家级报刊里头咬文嚼字写分析报告。

别说,他比突击队队员们好用多了,总能给钱进送来第一时间的政策总结。

钱进把他的总结报告扔给了魏雄图,又结合自己对未来政策变动的掌控,写了个大纲让魏雄图进行修正润色,最后写成一篇社论送到了《海滨日报》的报社。

12月初,人民食堂一分店和人民副食品店同步开业。

其中一分店主打的是火锅和麻辣烫业务,此时已经进入冬天,并且今年冬天还挺冷,所以饭店开业后,生意很好。

服装厂生意也很好,《庐山恋》系列服装大热。

在一分店开业后第三天,第二服装厂也开工了,这次规模更大。

钱进要安排五百名女工!

服装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当下解决回城知青的就业安排工作太重要了。

同期劳动食品厂也开始选择地址,准备上马。

这是针对男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快将于1981年投产使用,同年要开二厂。

根据钱进规划,两个厂区将能解决上千名男青年的就业问题。

9号,陈召盘那里又送来一篇重要的政策分析报告。

这一天恰好是大雪,海滨市也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家通过《人民日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丶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

第二,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第四,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丶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

报告强调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特别指出了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急需要一批能干实事丶出成绩的专业干部。

钱进就属于这样的干部。

他很受上级领导和省市有关领导的期待。

为了不辜负这些期待,钱进上任之后虽然还顾着劳动突击队的就业安置工作,但主职的外国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工作也没落下。

通过他的审核,海滨市内发现了两个有问题的引进合同,他所辖区域的地市内发现了五个有问题的合同,不过都是小问题,整改之后可以继续引进工作。

同时他主抓的海滨市化工厂的尿素合成塔设备引进工作,在经过选择合作对象和初步合作电话沟通后,终于在1980年的年底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钱进亲自带队,王振邦和杨大刚做副领队,然后一支更专业的队伍乘坐飞机飞了德国参加合同谈判。

他帮化工厂选择的合作对象是个很强大的集团,巴斯夫化工集团!

飞机降落,他们乘车进入鲁尔工业区。

此时已经是傍晚。

莱茵河畔的夜风卷着冬季的严寒穿过科隆的街巷。

当地环境堪忧,工业粉尘混杂着河水的湿气凝成淡青色的雾霭,沉甸甸地压在鳞次栉比的厂房轮廓线上。

钱进透过车窗往外看,这片庞大的工业区内,高耸的烟囱刺破暮色,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喷吐着灰白色蒸汽。

后面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清冷的月光被工厂废气晕染成一片朦胧。

杨大纲是化工方面的行家,他有些吃惊的说:「这里污染真厉害。」

钱进平静的说:「要发展工业,那就避不开污染问题。」

杨大纲愣了愣。

钱进说道:「污染可以先发展后治理,可贫穷没有先后,只要你贫穷,你不去想办法富裕起来,那就只能一直贫穷!」

灰色的日产巴宁面包车贴着工业区边缘绕过,进入乾净的市区。

一个不经意间,钱进看到了远处一座巨大的高楼。

那是一座工厂的主楼,巨大的「BASF」字母在楼顶亮着红光,如同几颗俯视工业区的克苏鲁魔神之瞳。

汽车在酒店停下,钱进带着手下人下车进酒店。

有等候在这里的摄像师拍下照片。

一群很少在科隆能见到的黑头发黑眼睛出现在夜色中。

他们统一的黑风衣丶黑皮鞋,龙行虎步丶面色严肃,同时沉默寡言。

明天正式展开谈判工作。

但是今天巴斯夫的人都没有来接机,更没有迎接他们。

这就是日耳曼式的傲慢。

不过这样正好,给了钱进操作时间,他在临睡之前请谈判组的同事们喝了点德式鲜啤,同时针对后面的谈判工作再次聊了聊。

准备充分!

谈判场所在巴斯夫的厂区会议室内,因为双方先需要参观生产线,现场答疑,然后开始正式的谈判工作。

巴斯夫在鲁尔工业区内的厂区规模庞大。

它是这里的王者企业。

钱进早在前世就听说过德国鲁尔工业区,但那时候国内工业已经发展壮大了,鲁尔工业区已然落寞,成为了历史上德国强大工业的象徵。

如今整个鲁尔工业区还是可圈可点的。

国内还没有发展出这样的庞大工业区。

此区域曾经是德国的煤矿区,凭藉五百万居住人口成为欧洲最大的聚集区之一,绵延一百多公里,在一百多年时间里,从乡下农庄发展成为涵盖近20个城市的工业带。

之前飞机降落的时候,钱进一行人对此有所感触。

从高空俯瞰最能感受到这座恐怖工业区的庞大威压。

那一排排炼钢高炉丶一座座大型工厂,看的钱进很眼热。

要是能全搬到国内去可就好了。

不过现在鲁尔工业区已经开始出现颓势了,自60-70年代起,这地方便陷入了结构性危机之中,出现了主导产业衰退丶就业岗位减少丶生态环境恶化丶基础设施短缺丶人口外流等问题。

但是西德人应该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此时面临东西方意识形态竞争的最紧要关头,西德不能对外透露这些信息。

所以西德的化工从业者,尤其是他们的王者巴斯夫的员工,现在腰杆子很硬也很骄傲。

骄傲到可以无视商务礼仪,用冷漠来对待客户。

正所谓弱小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巴斯夫的风光可以延续到未来的四十年,但是他们的霸王地位将不复存在。

在钱进的思忖中,车子进入了大门。

巴斯夫厂区主体颜色是铁灰色。

冬日的上午,这座铁灰色的庞然大物矗立在大地上发出轰鸣声。

钱进等人在停车场下车,终于有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来接待他们。

可是见面第一句就是警告。

翻译小心翼翼的将这句话说给了钱进等人听:

「这位霍夫曼先生让我友情提醒大家,该厂区内多有科研单位,里面很多东西需要保密,所以希望大家未经巴斯夫方面的允许,不要走乱乱入。」

霍夫曼指向不远处墙面,上面悬挂着一排用德丶英双语书写的厚重指示牌——

「未经许可严禁入内」。

「授权人员专属区域」。

车门开启。

杨大刚哼笑了一声,说道:「这个西德的同志,恐怕说的不是这麽好听吧?」

不过他浑不在意。

此时他的目光早已经越过厂区冰冷的钢铁森林,投向深处高耸的合成塔轮廓。

霍夫曼带他们进入了一间办公室,里面是BASF远东业务总监施密特。

此人个头不高却十分敦实,一头银发一丝不乱地梳向脑后,双方会面后他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主动向钱进伸出手:

「钱先生丶杨先生丶各位尊贵的客人,欢迎光临路德维希港。长途飞行辛苦了,请先随我到办公室稍作休息,我们准备了些咖啡和点心,希望你们能喜欢。」

施密特表现的挺热忱。

但钱进感觉他是试图用见面后的热情来掩饰巴斯夫方面对客人的轻视。

钱进倒是不在意这种轻视。

还是那句话。

国际上的尊重是靠实力获得的。

拳头才是硬道理!

他给国内带来的翻译员使了个眼色,翻译员开始翻译他的话:

「感谢您的热情款待,施密特先生。」

「久闻德式咖啡名满天下,我们早餐的时候已经尝过了,现在阳光正好,我们不妨去设备所在的场区参观一下。」

「我们的杨厂长对贵方的Ammonia·880系列核心设备敬仰已久,这样,我方希望可以直接去合成反应区和压力控制单元参观。」

施密特镜片后的蓝眼睛里闪过一丝意外,随即被职业性的欣赏覆盖。

这年轻人说话不卑不亢,态度恳切。

能看出这不是客气话,对方确实一心冲着设备来的。

作为工作狂,他喜欢这样的合作夥伴。

于是施密特做了个「请」的手势,率先拔腿:「当然,钱先生是个高效的合作夥伴。这边走,请务必佩戴好安全装备。」

他一挥手,几个穿着淡蓝色工装的工程师立刻递上沉重的硬质安全帽丶防冲击眼镜和厚重的绿色防静电工作服。

进入场区,沉重的安全门在他们面前无声滑开,一股复杂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面混杂着高温机油丶化学催化剂和高压蒸汽,炽热而刺鼻。

门后面是一条长达数百米的笔直甬道。

这里面很高,像是巨兽巢穴。

天花板上布满了粗大的管道,最细的也有碗口那样,上面包裹着银色隔热层,如同钢铁巨树的虬结根系,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那里是燃烧着熔金色火焰的转化炉口。

杨大纲和随行领导们来到这里后大吃一惊,他们在国内没有见过这样场合。

地面是墨绿色的特殊材质,上面布满细微防滑纹,即使有水渍也不会太滑溜。

杨大刚好奇的用脚蹭了蹭地面,低声说:「真硬啊。」

钱进看了一眼,说道:「环氧树脂地面,耐磨防滑而且不起静电。」

甬道两旁是各种巨大的机械。

离心压缩机丶深冷分离塔丶催化重整反应器等等,都是国内还很少见的先进型号设备。

诸多机械设备矗立着,如同神话故事中巨人的骨骼,只是它们是钢铁材质的。

这些骨骼由密如蛛网的线缆和不锈钢管道连接于一起,整合成一个集体。

杨大刚看到后当即深吸一口气,他忍不住对钱进说道:「这套设备,比小鬼子的厉害多了!」

钱进不是行家,也能看出当下他们看到的设备与去年冬天获取的那套设备之间的差距。

先进的东西,确实就是漂亮。

空气中充斥着带有规律性脉动的低沉轰鸣,那是一台高压蒸汽驱动涡轮在运转。

它是这套设备的核心,如果还要进行拟人化比喻,那它就是心脏。

钱进已经在商城购买的《共和国化工发展简史》和《开放四十年——化工产业升级的那些捷径与弯路》这两套书里看到过对Ammonia·880这套尿素合成复合设备的介绍。

这款设备在改革开放之初,帮助国内化工产业完成了小小的升级。

它很昂贵,但很有用。

如果海滨化工厂能成功引进这套设备,打造出新的尿素合成塔。

那麽该化工厂的生产力,在未来三十年里都不会落后于时代。

钱进想帮海滨化工厂完成升级,让这家化工厂可以持续生存下去,为山河四省的农业生产工作发光发热。

这套设备很好,却也有一些小问题。

巴斯夫方面隐瞒了这些小问题,后来倒是没给双方的合作工作制造出大麻烦,可是小麻烦不断,导致后面国内相关厂家一直受制于巴斯夫,帮巴斯夫养了不少工程师。

这些工程师频频来华解决问题,费用很高而且要求出差待遇很好。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说是国内一台机器出问题了,德国工程师来维修,报价是十万零一千德国马克。

然后工程师来了以后,看了一眼机器后随手往一个螺丝上指了指,说这个螺丝有问题,得更换。

国内工厂更换了螺丝,发现机器果然恢复了正常运转。

这让工厂领导很不满,说你来了就看了一眼,给我们换一个螺丝,结果就要收十万多块的德国马克?

工程师说,这个螺丝的价格是一千块,但我能看出它的问题来是十万块。

网络发达后,这成了一个段子,结果钱进看书的时候才知道是确有其事的。

现在他就看到了这个价值上千马克的超昂贵螺丝。

钱进跟随霍夫曼和施密特在场区内转了一圈,大概的了解了这套设备。

然后他们回到了水冷多级离心压缩机旁边,钱进的目光看向压缩机底座处一颗沉重螺栓。

这螺栓很大,足足得有六寸蛋糕的面积,然后上面涂着鲜红色警告标记,钱进想靠近,立马被霍夫曼阻拦住了。

翻译急忙问:「施密特先生问您,请问您这是要干什麽?」

施密特继续说话,翻译继续说:

「施密特先生说,这是一颗底部主承重螺栓,非常重要,不准随意碰触,因为它有一点问题,哪怕很轻微的问题,也会导致离心机不能正常运转。」

钱进点头:「你告诉他,中国人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野蛮人,我们懂技术,我们更懂机械。」

「这种工业离心机对工作台水平面要求之高我们很清楚,对螺栓的要求之高我们也清楚,正是因为我们清楚所以问题来了。」

他皱眉伸出食指,指着螺栓说道:

「你问问这些尊贵的先生,根据他们公司的设备手册……」

他招招手,随行的韦小波立马送来一本册子。

钱进在里面已经做了标记,很快翻到了要点一页:「这本V-5技术附录A他们肯定有,让他们看第7.3节,这里有规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