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6(2 / 2)
朱高炽想劝劝他爹,想让朱棣换个人,他三弟下西洋都比朱高煦靠谱的多。
实际上朱棣心中另有打算,他自然知道他这个二儿子是什么德行。
虽然朱高煦没什么政治头脑,但是带兵打仗却相当有天赋,不亚于朱棣本人。
不光是陆军,在指挥水军上朱高煦也颇有天赋,朱棣正是看中了朱高煦这一天赋。
有如此军事头脑,不出去开疆扩土可惜了,至于功高盖主这个问题,就算朱高煦生出别的心思,他开拓的是海外国土,中原的兵力全在朱高炽手上。
且朱棣有信心,就朱高煦那两把刷子根本斗不过满肚子心眼的朱高炽。
【接下来,咱随便打来《明史》看一下万历帝消极怠工的记录。
万历二十九年,法司也就是明朝的司法机关,都察院、刑部还有大理寺,三法司请热审,不报。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热审是什么意思,热审是明太宗朱棣创立的,就体现仁政治国的手段之一。
所谓热审是在每年小满过后,天气马上要炎热之前抓紧处理牢中关押的牢犯。
除了重罪犯,例如死罪、斗殴伤人等不可减免罪行,其他罪犯可罪减一等,对于还没定罪的,可以先保释,等着立秋凉爽后再依法处置。
如此大大降低了罪犯死在大牢里的概率,早知道古代夏天的大牢,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地方。】
只要听到有关后朝政治制度的内容,秦始皇嬴政就会特别仔细的记下来。
嬴政觉得明朝这个“热审”制度不错,可以借鉴一下。
【万历三十年,明三法司请热审,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一年,吏部上疏请求增加官员,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二年,内阁上疏请求增加官员,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四年,大学士请求补充六部官员,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五年,明三法司请求热审,万历帝不理不批。
………
万历四十五年,明三法司请求热审,万历帝不理不批。】
“这祸害当政这么多年?!”朱佑樘再次震惊,当他听到还有万历四十五年。
“果真是祸害遗千年!”朱佑樘真想说一句老天你不长眼啊,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下了下去。
毕竟神迹在跟前,在朱佑樘的认知里神迹就等同于老天,他自然不敢当着老天的面骂老天。
【刚刚这些例子都是摘抄于万历三十年后,其实到万历三十年的时候官员已经很紧缺了,咱们一起看看此时的大明有多缺人。
极其重要的两京尚书缺三人,侍郎缺九十四人,巡抚缺三人。
还有当地的父母官知府,竟然有二十五个地方没有父母官。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仅仅是缺少官员的问题了,大家试想一下,好不容易当个官,谁不想升官加职,但如今的大明升官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这事换成你,你会如何?】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只见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头上一行大字,“干到死不升官!”
【咱们换位思考,举个例子,比如咱们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本来打算从基层做起,然后一步步的晋级。
可这时候你的顶头上司却明确的告诉你,升职是不可能升职的,一辈子都要在基层了?
大家会是什么原则?是坚守下去还是直接躺平不干摸鱼呢?】
【路人甲】:要是基层,肯定躺平。
高层起码官位还在,基层到死就这个官位了,肯定躺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