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3(2 / 2)

加入书签

【不管在哪个朝代,平衡权利都是让君主头疼的大事。

像是秦朝, 权利高度集中, 无藩王无外戚亦无文武集团, 但是独木难支仅一个昏君加两个大臣就让秦朝二世而亡, 所以,皇权不需要制约么?皇权不需要支援么?】

秦始皇嬴政陷入沉思, 同时又得到了秦二世而亡的线索, 两个大臣, 其中之一是官宦, 另一个目前不得而知。

【汉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训,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设立藩王,但是藩王权利过大威胁皇权, 又导致了七国之乱,这个问题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得到解决。

但是汉朝又开始重用外戚及宦官, 权利被瓜分,汉朝灭。】

汉武帝刘彻也沉默了,外戚的确是个问题,若掌控不好就会改朝换代。

【到了唐朝吸取了汉朝的教训,但又开始了藩镇割据,地方武装势力过大拥兵自重,武官霸权,朋党之争,皇权无力控制,唐灭。】

拥兵自重、武官霸权、朋党之争、无力控制,神迹每说一个词就让唐太宗李世民沉默一分。

任道而重远,眼前的繁荣昌盛只是暂时的,李世民把神迹的一字一句全部记下。

【到了宋朝又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开始重文轻武,自断脊梁,被外族欺负的无力反击,最后国灭。】

和前面几位帝王不同,他已经知道宋朝具体的灭亡过程和后世昏君的奇葩操作。

加上他弟弟赵匡美那扎心的嘴,赵匡胤已经生出了强大的内心。

【至于到了明朝,自然也吸取了前面朝代的教训。

先是不封地的藩王制度,后面咱们也知道,最后变成了累打不掉的养猪,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

又因为吸取了前朝外戚政策,所以皇后的出身皆是小门小户,于是就出了扶弟魔张氏这样的皇后,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兼并。

然后吸取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经验,奈何土木堡一战武官集体团灭加上明孝宗朱佑樘的养蛊,造成文官集团野蛮发展。

后期又为了遏制文官集团,宦官之乱又开始了。】

不总结不知道,乐瑶发现大明朝真是把每个朝代的优缺点都试验了一个遍。

算起来她开大明朝这个话题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讲不完就是讲不完,每个皇帝都特别有特色,真是集几个朝代的弊端于大成。

*

“不愧是奇葩的大明。”赵匡美感叹不已,“他是怎么做到把每个朝代的弊端都采纳一遍,但是没灭国呢?”

这点赵匡美想不明白,他转头看向他哥。

“大明的皇帝并不昏庸。”赵匡胤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总结了一下,起码明太宗朱棣给大明续命了百年,明仁宗朱高炽又早早死了没造成大的损失,后面的朱瞻基中规中矩。

虽然出了个朱叫门,好在有弟弟和儿子收拾烂摊子,虽然出了明孝宗朱佑樘这个傀儡皇帝,但儿子却是个有野心和见识的,再次给大明续命。

只能说,老朱家的基因虽然奇葩,但是一个明君一个昏君,交替登基。

赵匡胤叹了一口气,这次和赵匡美异口同声道,“不像咱们大宋……”

【话题又跑远了,咱们接着说大臣杨廷和与大臣王琼。

咱们先对比一下他们的出身。

首先,杨廷和四川成都府新都人,典型的南方官员。

而王琼,山西太原人,则是北方官员。

虽然都是文官,但是一南一北,身后所代表的集团自然也不同。】

南方VS北方

“儿子,你这是想南北制衡?”朱佑樘的眼神亮了,“可文官集团都穿一条裤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可能平衡?”

朱厚照也不确定能不能成,但总不能因忌惮文官而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