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2 / 2)

加入书签

“行呀,三哥,你真够厉害的。”赵匡美对赵光义道,“刚刚一个个的说我没了,还有德芳,这下好了,我们都没了。”

听大家都死了,赵德昭心里没那么自责,反正迟早都是死,前脚脚后的…

“黄泉路上,有个伴。”赵德昭一声叹息,然后得来的是他爹的一记飞脚!

哐当一声,赵德芳听着都疼。

他这大哥,死的不冤……

【路人甲】:主播已经讲道大宋车神了。

【路人甲】:真是爹怂怂一窝,大宋车神的基因真不行,宋真宗,雪乡二圣,还有那完颜构。

【路人甲】:大宋变大怂变大送,唉。

乐瑶一看熟悉的路人甲又来了,看的出大宋治好了他的低血压。

【赵匡胤】:大宋变大怂变大送?

【嬴政】:大宋变大怂变大送?

【朱棣】:还真是。

本来乐瑶想继续下一个朝代,因为接下来的大宋着实让人血压越来越高,但看粉丝对高血压宋的求知欲如此的高,她就继续讲下去。

【话说,这打高粱河之战后,赵光义心中尤为耻辱,他认为如此战败都是将领不听话的错,于是他收了将领之权,日后的一切指挥由他亲自制定!

为避免高粱河之事再次出现,毕竟神驴难求,能逃过一次不一定逃过第二次。

所以宋太宗赵光义不再御驾亲征,转而在宫中指挥。

提前绘制战略图和摆阵,没有他的同意谁都不能变阵。

随后雁门之战败,雍熙北伐败。】

【在宋军接连兵败的情况下,宋太宗转变了国策。】

第22章

【既然武不行,那就以文治国,以德治国,“皇帝和士大夫共治理天下。”

宋太宗赵义光本就是赵家兄弟几人中文采最好的。

武打不过他哥,文还整不过他哥么。

要以文治国,首先要提高文人地位,增加文人的官职。

从宋太祖赵匡胤一次科举只选拔二三十人,直接增加到一百七八十人。】

*

秦殿。

“科举,记下。”嬴政对身边的记录官吏道。

这是嬴政第二次听到科举之策,第一次是败家子隋炀帝所提。

【嬴政】:可与隋朝的科举之策相似?

嬴政真心求问。

乐瑶看粉丝提问,她就顺便对比一下,宋朝科举制度是宋太宗赵光义“文治”的基石。

【宋朝的和科举和隋朝的科举不同,隋朝的科举必须由五品以上官员推荐,宋朝的科举则取消了这一限制,不讲究门第,士农工商都可以参与考试。

如此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并把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在皇家手中。】

听神迹解释科举政策,秦始皇嬴政的眼神一亮。

嬴政持刀笔,亲自刻下科举二字。

科举制度与秦朝的军功爵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军功爵位之策,只要在战场上立杀敌之功,普通士兵也能得到爵位。

如此秦军自然战无不破,以一敌十。

但如今秦朝已灭六国,完成大统一,已然没那么多战可以打。

如此再行军功爵位之策则不适合此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