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2 / 2)
谢琅深吸口气,趁堂屋里无旁人,回头低声叮嘱:“等下先别?跟母亲提起。”
“你大嫂刚怀身子家里就出事,忧思过重,这一胎始终不稳……孩子前夜没了。”
“母亲期盼孙儿多年,怕会伤心。我还未告知母亲,只说你大嫂风寒病倒。好在父亲前线传来喜讯……等过几天再?找个适当时机提起。记住了?”
谢明裳抿住了唇,进门时的笑意不知不觉已抹平:“嗯。”
但家人重逢毕竟是喜事。
等谢夫人从后院急奔而出,紧紧握住谢明裳的手坐下,面前摆满了点心果子,又迭声地传膳食。
谢家母子三人重新坐在一处用膳,两位陪房妈妈热热闹闹地陪坐吃席,谢明裳终究还是重新露出笑容。
席间提起了早晨无意间听?闻的街坊传唱的歌谣。
提起“谢家军”的字眼。
又提起百姓传言的“辽东王人头送回京城示众”的流言。
父亲刚刚前线报了大捷,人尚未回返,辽东王贼首尚未捕获,而京城歌谣流言四起,正是福祸难辨之?时。
“阿琅。”谢夫人询问?儿子意见?,“你是懂京城文官那一套的。你觉得,我们家该如?何应对才好?放置不理睬如?何?”
谢琅不假思索道:“不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君不见?多少家族祸事起源于流言。绝不可放置不理,听?之?任之?。清者?自清四个字,只适合山间隐士,在京城行?不通。”
“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流言,童子们在家门口唱唱跳跳,百姓们私下口耳相?传,怎么防?”谢明裳问?。
是个好问?题。
自古防口耳流言,难于防川。
谢琅思索一阵:“虽然?流言难防,提前知晓,好过一无所知。今晚我去岳父家里商议。”
正事商议妥当,谢家母子三人继续用饭。
谢明裳边吃边打量面前这间占地不大的堂屋。有?件事她进门就想问?了。
“说起来,这间宅子是哪家旧友借给?我们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难道是哥哥的岳父刘家?骆子浚骆候?常将军?”
谢夫人摇头。
“谢家三四月里的局面多窘迫?这几家虽然?暗中帮扶我们,哪敢在明面上借宅子。”
“是你爹当年在关外同袍作战的旧友。不过人家祖上是开国勋贵门第,不像你爹三代往上光脚百姓,十来年前便回京承了爵,和你爹多年没走?动了。”
谢夫人笑叹说:“不想谢家落难时,直接借我们一处宅子容身。患难方见?人心呐。”
谢明裳听?到云里雾里:“娘跟我也卖关子?
说了半天都不知是哪个。”
“急性子。就不能多等我说两句?城东定襄坊,裕国公府。”
谢明裳原本边吃菜边说话,听?到“裕国公府”四个字,秀气的眉尖顿时拧起。
“……裕国公府?”
谢家很少提起这间国公府,两家确实无多少交往,但听?在耳里却?感觉熟悉?感觉不大愉快。
为什么事不愉快?
谢明裳忽地停筷道:“裕国公家的世子,是不是曾经递帖子写讽诗骂我来着……”
“好了。”谢夫人打断道:“既然?裕国公雪中送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