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1 / 2)
其实这样填充是会节省一些材料的,但也有一个不太好的缺点,那就是原来这片土地虽然被海水淹没了,但只要潜水下去还是能够看到那里的建筑和其他物品的。可如果被填海造陆了,真的就是被土埋上了,一些珍贵的古建筑之类的东西永远深藏在地底,除非后世子孙考古挖掘,否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再见天日了……
但现在海水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哪怕不想办法填海造陆,被海水浸泡久了什么建筑都会受到损伤的,更别提那些古建筑了,因此还是要以人为本。
“说起古建筑……”钟黛突然想起一件事,“咱们国家遗落在外面的那些文物,能不能想办法要回来?”
如果现在是环境灾变之前的世界,放在外面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很低,那现在环境灾变了,原本各个国家就会节约一些相关的开□□他们搜刮的各种熠国的文物岂不是危险了……
熠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这么些年来也一直没有放弃要把之前的文物全部拿回来,只是流落在外的仍然有1000多万件。
很可惜的是,因为第1次陨石雨几乎毁掉的那一片大陆,已经有最少几十万件文物彻底毁坏了。
而现在剩余的这几块大陆里也有不少国家在熠国弱小的时候参与了抢夺,现在文物有167多万件在各个国家的博物馆,还有许多的文物流散在海外民间私人藏家手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算,这些文物的数量是馆藏数量的数倍甚至10倍之多。这意味着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可能达到数百万件甚至更多。
说起这个,任部长道:“这方面的确是要努力了,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条件,能够用粮食换回来文物。”
说白了,现在国际间的交易基本上是粮食占大头,很多国家真的就认准粮食了,包括那几个持有熠国文物最多的国家。而熠国虽然不缺粮食吃,甚至还有富余,但毕竟获得农业塔的时间还短,想要有足够的粮食去换回需要的东西还得有一段时间的积攒,家底不厚,不够换回来呀。——也正是因为粮食不够,连威胁别人都可能没效果。
熠国虽然也开始卖亩产3万斤的种子了,但种子比起粮食人就是差着一些,因为很多地区根本没那个条件买农业塔,他们宁肯买现成的粮食。
至于钟黛画出的其他东西都具有地域的限制性,总不能让钟黛跋山涉水地跑到外国去帮别人填海造陆吧?这太危险了,熠国这边不可能同意。
其实熠国倒是也掌握了不少的精英科技,不过这种科技更是不可能拿出来与他国进行交换的。
所以现在熠国全国上下都在努力种地囤粮食,农业塔农业基地遍地开花——钟黛帮姜省画了农业基地后专家们夜以继日地研究,现在已经在几个省市建立了综合性农业基地,这种农业基地的规模都很大,远超过钟黛之前画的那一个。
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不由得让许多酶国媒体感叹:她还是那么爱种地……
钟黛从任部长那里得知,之前钟黛填过的燎省沿海陆地现在已经开始建造一个大型的种植基地了,她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但是万一海水又上涨……”
任部长:“所有的仪器建筑都是可以拆了带走的,只是土地却不可再生,那么大一块空地,不适合用来住人,只能拿来建东西了。”
钟黛现在填海造陆画出的东西起码能够维持住几年的和平,几年后如果海平面还在继续上升,那到时候就不是沿海的一点点问题了,那必须是全球洪水大爆发或者是南北极的冰川融化60%才能做到。
现在任部长他们所安排的就是让各地都有足够的农业塔和农业基地,能够让所有地区自己就有存粮,否则一旦出了什么事情,还要从其他地方调运,非常麻烦。
听完这个钟黛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她继续勾勒着图画上的交通线路图。
下一个要画的交通线路是属于京市的,钟黛自己就住在京市,自然知道这里的交通有多重要,地上的各种交通线路繁杂无比,地方也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人口多,这里的交通想要完完全全地照搬地面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更为便捷的方式使得交通不受太大的影响,各种公路铁路都需要详细规划。
京市的地下城并不是完全在目前的市区下面,而是在郊外,而且京市的地下城交通也不像之前两个城市那样完全没有修建,目前已经铺了一些道路了,而钟黛负责的是京市交通枢纽往北方和东北方向出去的这一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