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主公,我真的没想抢风头(2 / 2)

加入书签

好像一拍茶几就能叫人来把让卫东打入牢笼。

让卫东不比气质:「我帮他们卖了钛锭,所以他们允许我承包销售工作,包括承包这辆车,起码解决了眼下这个春节全厂的吃饭问题,然后我从江州开车回来,又经过江州警察机关的建议,去参观了另一片军工厂企业,大概五六座光学设备工厂,据说是国内最强的两部分望远镜丶炮镜之类的生产基地,同样也在转制,必须军转民,原本如同几座城,合起来像地级市的一大片区域都得自谋生路,以前全靠国家养着的安宁生活完全被打破了。」

商州地区的三线工厂比较少,就因为工业基础底子薄,周围很难配套。

但国营工厂几乎都是这种做派:「我是真喜欢那种国营工厂的感觉,从生到死全都被国家包办了,电影院,图书馆,学校,医院,什麽都有,世外桃源一样,可世界太大了,外面发展好快,再这麽按部就班的慢吞吞低效率生产生活,外国本就领先,更要超越好远好远,所以这种工厂模式被淘汰转制,就是大方向的必然选择。」

作为农民的确清楚:「我们乡下已经在搞承包到户,分了地干得多卖力,和以前公社大队干活儿磨洋工是两回事,这次运柑橘也这样,同样的车队在运输公司效率低下,但干外部商业活就积极性冲上天,一旦国内发达地区的工厂这样积极起来,西南内地落后生产就会被吊打,这些工厂都会没饭吃!」

能被轻易说服就不会叫老顽固了。

但眼神肯定有变化,盯紧让卫东看他能说出什麽花来。

对让卫东又奉上的香菸也没拒绝:「红光厂的情况,您可以向有关部门谘询,后面光学仪器厂也一样,他们从几年前就开始改观测镜变成照相机,想让人民群众都过上能随手给家里照相,记录美好生活的日子,但他们不知道怎麽卖,以前都是国家收走产品,所以春节后我准备去帮他们卖相机,不会在商州做生意,所有想做生意的人都在悄悄离开商州,因为尤启立他们就是前车之鉴。」

提到尤启立,领导似乎想起什麽:「你对他做的事情怎麽看?」

让卫东认真想了想:「我本来只是个今年刚高考完,为了父亲治病去当背夫的年轻人,父亲面临瘫痪,需要治疗费用,按照户籍管理制度我甚至都不能在城里来谋生赚钱,可没人想当几十年的残疾,就像没人愿意一辈子都苦不堪言的穷困,所以的确需要尤启立他们这种人来带动局面。」

他算是坦诚相告了:「在老街看尤启立他们做买卖,的确有些吹嘘丶忽悠丶浮夸的问题,但却启发了我更多东西,他可能会是个在改革开放中青史留名的探索者,也可能是个遗臭万年的诈骗犯,可这一切都应该交给时间去检验,就像改革开放该不该搞活商品经济,也会交给时间和人民群众来评判。」

应该说最后这张感情牌打得不错。

五六十岁的领导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年轻人。

肯定比尤启立那个地中海半秃头中年人要顺眼许多,起码不油腻。

仿佛真的像七八点钟的太阳,带着红彤彤的热情,却没有老奸巨猾的算计。

所以慢慢点起烟:「如果都是改革开放的探索者,你显得比尤启立更踏实稳健,所以这个局面更应该是你来去担当。」

税务大院老保安什麽时候成为过主角,他都从来是旁观边角料。

现在有点懵:「担当什麽?」

老领导反而又像刚才见面时那样笑起来,点点头:「省里面调查组这两天就会抵达,我是问心无愧的,你来面对吧。」

让卫东啊?

这不是在抢尤启立的风头嘛。

我可从来都没想站他前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