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章 战争总动员!(1 / 2)

加入书签

第162章 战争总动员!

土鲁斯。

公元4世纪,西哥特人遭到匈人袭击,被赶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的疆域。

大概公元410年,南下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义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他们在西罗马帝国境内伊比利亚半岛建立王国,最终定都于土鲁斯。

虽然占领了西罗马帝国的大片地盘,但西哥特王国还是西帝国名义上的盟友。

因为狄奥多里克一世就是以帝国盟友的身份参加沙隆之战的,这位战死的皇帝非常勇猛,他打下西班牙的地盘,把汪达尔人和阿兰人排挤到北非,苏维汇人则被压制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北一隅。

托里斯蒙德是狄奥多里克一世的继承者,所以天然上也是西帝国的盟友,他只要承认,马克西穆斯就拥有一定的正统性。

这些年,西哥特王国跟帝国的主要纷争都在山外高卢的地盘。

大致的位置是义大利和法国的交界处,瑞士现在则是阿勒曼尼人为主,这种领地的纷争说不清楚,最终还是看谁的实力更强。

西哥特人在土鲁斯也修建了一座宫殿。

大殿内。

托里斯蒙德接见来了义大利的使者,他热情地迎接对方,并向帝国皇帝马克西穆斯保证彼此的盟约依旧有效。

「陛下。」

在送走使者后,一个西哥特将领沉声道:「我们真的要跟伪帝结盟对付不列颠总督吗?」

正常来说,打完沙隆之战后,这盟约已经名存实亡了。

托里斯蒙德的双眸微微眯起,凝视着远方的军营,缓缓道:「那是自然。」

「不列颠尼亚崛起太快了。」

「如果不遏制他们的发展,要不了多久便会是我们的大敌。」

「而且。」

「我曾经见过不列颠总督邓肯,他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

托里斯蒙德还记得上帝之鞭阿提拉指挥匈人掀起的阵风,哪怕是西哥特的精锐骑兵也打得十分艰难,但唯独一个人例外,那就是不列颠总督邓肯,他率领骑兵形成的浪潮,几乎一浪接着一浪,硬生生拍碎了匈人的阵型。

用后世游戏的形容方式,邓肯是托里斯蒙德见过统帅力最高的将领之一!

对方在局部战场上,几乎是压制性的实力,可以轻易地抓到任何的漏洞,这种对于战局时机的把握,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旁边的官员低声道:「但是西罗马国力衰弱,根本就帮不到我们。」

「埃提乌斯一死,他们的军队就更加孱弱了。」

「最终还是我们独力面对不列颠总督。」

想到埃提乌斯,托里斯蒙德国王脸上也不由露出一丝笑容,当他得知埃提乌斯的死讯时,简直感觉就像是老天爷也在帮他。类似金国听到岳飞被宋朝的皇帝给处死了,埃提乌斯本身还是忠于帝国的,他不管有多少过错,都无法抹去他镇守边疆数十年的功绩。

没有埃提乌斯,西帝国早完蛋了。

让日耳曼蛮族忌惮了几十年的帝国统帅,就死得这麽荒诞且可笑。

目前,唯一能阻挡西哥特王国制霸西欧的,便只剩下来了不列颠总督邓肯,只要可以击败邓肯,灭亡西帝国也只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我当然知道。」托里斯蒙德沉声道:「但是有西帝国作为名义上的盟友。」

「我们便可以削弱邓肯的力量。」

「况且,马克西穆斯愿意用高卢地区作为交换,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就是核心领地和宣战藉口。

用后世的形容方式,哪怕是丢了东三省,全面沦陷,也绝对不会承认那是属于日本的地盘,这是自古以来的法统,人打完了都得继续拼下去,这个国家概念会让南北一起为了收复失地而奋战。

高卢行政大区约等于后世的法国,小半个法国的核心领地对比东三省应该不过分,因为重要性都差不多。

这样的条约,正常的皇帝都不会签,但是马克西穆斯就敢签。

地可以丢,但强宣称不能丢,万一将来能打回来呢?

马克西穆斯签了这份条约,不亚于后世战败后割让东三省,罗马民众们已经要发疯了。

托里斯蒙德缓缓道:「跟我们相比,不列颠总督邓肯更加在乎义大利的局势,到时候他们必定会进攻义大利半岛。」

「那个时候便是我们的机会。」

马克西穆斯想要藉助西哥特王国的力量,可是托里斯蒙德又何尝不想让马克西穆斯吸引火力。

那可是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宝座啊。

托里斯蒙德就不信邓肯不心动,到时候局势变化,他率领大军直接进攻法兰克,一举截断后路,哪怕是邓肯占领了义大利,也跟不列颠行省彻底断开了。

只有把敌人切成两段,托里斯蒙德才有把握打赢邓肯。

这时,旁边的将领疑惑道:「不列颠总督真的会不管高卢地区,直接进攻义大利吗?」

托里斯蒙德肯定道:「马克西穆斯还没有完全掌握军队。」

「他现在动手,机会很大。」

「但是时间拖得太久了,帝国元老院就有可能慢慢控制军队了。」

时间就是答案。

邓肯要是一直不进攻,说不定真的军队都得被元老院大换血了。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

一个信使急匆匆地赶往土鲁斯,很快一封情报便送到了托里斯蒙德的手中。

「陛下。」

「义大利的卡普亚等地发生叛乱,据说驻守的帝国军团杀死了元老院的贵族,直接占领了卡普亚城。」

「他们释放了奴隶,据说叛军有数千人。」

信使的话音刚落,托里斯蒙德便兴奋地站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