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神智恢复(2 / 2)

加入书签

“三夫人太急切了些,这样下去,恐怕还没有孕育孩子,此人就要夭亡了。”

她摇摇头,然后转身,从药柜中配了些药,交给柔儿,又嘱咐道:“请转告三夫人,务必节欲一二。”

柔儿脸色微红,急忙点头,又道:“对了丹师,夫人送您的礼物。”

她双手奉上礼盒,明瑶打开,其中竟是一朵雪莲!

李澜扫了一眼,顿时诧异,此物乃二品灵药“养魂莲”,价值不菲,三夫人竟送出如此重礼?

明丹师也是眸中一亮,然后从盒子中又取出一封信,拆开读完,却是眉头轻皱。

“礼物还请带回去吧,三夫人要的东西,我这里没有。”

她态度明显变冷淡了许多!

柔儿还想说什么,明丹师已经一伸手:“请。”

柔儿无奈,只好带着李澜起身。

而李澜则是心中一动,走出院子外,他忽然松开了柔儿的手,走到旁边一个竹箕旁,抓起一根灵芝,反复嗅闻,露出痴迷之色。

“姑爷,你做什么!”

柔儿惊呼,急忙阻拦,怕李澜惹祸。

明丹师也是迅速走了出来,眉头一皱,已经出手,速度极快,从李澜手中夺过了灵芝。

“明丹师,对不起,我也不知道姑爷他怎么了……”

柔儿急忙道歉。

“香,香……”

李澜却傻笑。

明丹师闻言,却是心中莫名一动,道:“你说这个,香?”

李澜只是重复:“香,香……”

明丹师拿起这根灵芝,仔细嗅闻,然后又拿起另外几根同样的灵芝,反复良久,她才闪过恍然大悟之色,再看李澜,却是美眸中有一抹复杂之意:

“你有天生的药觉?”

这几枚“补血芝”,乃是她前几日采来,准备炼药。

但方才李澜异样,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仔细分辨之下,其中一根,居然不是补血芝,而是价值更高的“沉香芝”!

这两者混杂生长,难以分辨,她因为太过繁忙,当时未加细查,竟而疏忽了。

没想到李澜居然能嗅出来。

这让她想到了“药觉”。

有的人天生嗅觉就是比别人更发达,这种修士,往往在修习丹药之术时更具优势。

可惜了……拥有药觉的人不常见,却是一个傻子。

“姑爷这么厉害?”

柔儿都是有些吃惊,但同样也惋惜不已。

……

回去的路上。

“傻子,你真的可惜了……”

柔儿不断叹息。

李澜只是拉着她的手,傻笑。

“要是你能恢复神智就好了……”

她看着李澜,眼中有些憧憬,但紧接着却又摇摇头:“不,那样你会死的。”

“我宁愿你一直傻着。”

两人回到王映蓉住处,得知明丹师拒绝,王映蓉脸色阴怒。

“好一个明瑶,不过是我王氏一个供奉而已,也敢这般拿大!”

她很不悦!

“让你办这点儿事情都办不好?给我跪着!”

王映蓉在外面端庄得体,但是对内脾气却喜怒不定,她愤怒地罚柔儿跪,柔儿低头不敢说话。

接下来的几天,她脾气越发暴躁,时不时发怒,柔儿经常被责骂惩罚,就连李澜这个透明人一样的存在,要不是柔儿护着,估计都要挨她两巴掌。

“她应该是缺药液!”

李澜冷静分析着。

九阳一阴之法,需要大量药液辅助,而王夫人此法见不得光,所以,她不敢从家族药田等伸手,只好找身为外人不愿干涉族中事务的明瑶。

所以,她才会对明瑶丹师加以重贿。

明瑶拒绝之后,她断了药,甚至这几天晚上都没有药浴!

想到此处,李澜隐隐然见到了一缕光亮!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和柔儿的日常交流之中,他逐渐表现出了变聪明的倾向……

一眨眼,三个月过去了。

李澜的丹田之中,灵气越发充盈,达到十三缕,成功迈入炼气一层。

这还是柔儿对他不吝付出的结果。

王氏每个月会给新进仙苗一块灵石,作为修行资粮,帮助他们从凡人变成修士,更好为家族做事。

但只持续半年,后续减少为五分之一,需要个人贡献,才能得到更多。

而柔儿每个月在李澜身上,耗费的灵石达到一块半左右。

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仙苗用度。

其实,她也肉疼,毕竟她每个月的灵石也不多,这些灵石都是她节衣缩食攒下来的。

或许是一直跟在王夫人这种人身边,她压抑孤独,如今有李澜陪伴,既有肌肤之亲,又从教导李澜身上找到了仅有的快乐,所以才会陷了进去。

当然,这和李澜的故意引导离不开。

对这种极度缺乏爱和快乐的少女来说,李澜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当好一个被她爱护的角色,并且时不时地提供些许反馈,让她看到一丢丢进步,她就不可自拔。

“夫人,我感觉李澜比以前有进步多了……”

柔儿道。

就连王夫人都不禁沉吟,难道是因为吸收灵气的作用?这几个月,李澜如同一个蒙童稚子在慢慢成长。

只是,这样下去,此人会不会恢复神智?那就会变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了!

“夫人,我该带他去拿药了……”

柔儿道。

李澜的身体,又快撑不住了。

“去吧。”

……

两人再一次来到药斋外。

琴声悠扬悦耳,宛如山泉洗涤人心,柔儿带着李澜等待着。

不久之后,琴声缓缓落下。

“真好听啊……”

忽然,李澜有感而发,道了一句。

此言一出,旁边的柔儿顿时大惊失色,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你……你说什么?”

李澜,能说话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