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章 故人重逢(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故人重逢

「驾!驾!驾—.」

大中五年,五月十六日,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甘州广的草原上。

雨滴渗透进土壤,滋润着万物,使得草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色。

从高空俯瞰,一条官道将嫩绿的草原分割为南北,似一条豌的玉带,直贯东西。

细雨泯灭,艳阳升空—·

十馀名披甲精骑,身姿英挺,骏马嘶鸣,他们自东而来,踏着晨光,脸上洋溢着笑容。

随着时光推移,日上三竿,他们未敢有丝毫懈怠,只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抵达目的地的距离。

终于,当远处那一片片不同于草原的农田映入眼帘,一座古老城池的轮廓在阳光下渐渐清晰。

望着那座城池,马背上的精骑们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仿佛长久以来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力量。

他们住一口气,手中的缰绳紧绷,双腿一夹马腹,骏马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决绝,四蹄扬起漫天的水花,向着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踏在湿漉漉的道路上,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原野,吸引了由间无数除草的百姓。

随着城门越来越近,领头的精骑高举手中文册,身后的山丹族旗更是猎猎作响。

「山丹急报,凉州大捷!!」

「山丹急报!凉州大捷!!」

领头伙长的声音响彻城池四周,不管是务农的百姓,还是值守城门的兵卒,

他们脑中轰的一声炸响。

「凉州大捷!凉州大捷!!」

「山丹左果毅刘继隆率军东略,嘉麟城东本莽罗将枭首!!」

山丹精骑冲入张掖城内,张扬的告诉沿街所有人,他们山丹在凉州取得的大捷!

「大捷?!」

沿街所有军民纷纷起身看向这支精骑,可他们却不曾停留,只是带着大捷的消息冲向了甘州衙门。

「凉州大捷?」

「这是不是说可以收复凉州?!」

「要收复凉州了吗!?」

沿街军民脸上都露出喜色,所有人都舍弃了手头上的事情,争相告知城内其馀军民,那精骑所传凉州大捷的事情。

一时间,张掖城陷入了欢乐的海洋,所有人都在为山丹军取得的大捷高兴。

张淮深坐在衙门内堂处理政务,不明外界吵闹的他不由皱眉抬头:「外面怎麽回事,吵吵闹闹的?」

「这——」几名随堂直白面面相,最后还是年纪较轻的一位起身准备走出去询问。

不过不等他走出内堂,便有密集脚步声从长廊外传来。

外堂班值的曹义谦带着几名直白喜上眉梢,脚步匆匆的快走而来。

「刺史!凉州大捷!凉州大捷啊!」

人还未走入内堂,曹义谦声音便已经传入其中。

「什麽?」

张淮深停顿手中毛笔,不解抬头看向几名直白。

这时,曹义谦带着几名直白走入内堂,纷纷朝张淮深作揖,脸上喜色难掩。

「刺史,山丹左果毅刘继隆派兵来报——」

「五月初二,山丹左果毅刘继隆率右果毅李仪中丶别将酒居延丶校尉陈靖崇,旅帅郑处等人一千四百精骑出龙首山东略凉州。」

「五月初九,刘果毅率军破番和番军,杀贼八百馀人。入暮,刘果毅又率军破嘉麟番军,杀贼近千,斩嘉麟东本莽罗将!」

「是役,我军俘明甲(扎甲)六百馀六,革甲一千三,杀贼一千八百馀。」

「大捷!大捷!!」

曹义谦说着,还忍不住激动喊起了大捷二字。

张淮深也被震撼到了,哪怕他很快恢复如初,可心底却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距离刘继隆上次东略才过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尽管半个月前高进达便已经告诉过他们,刘继隆准备二次东略,可谁都没想到刘继隆竟然能打出如此大捷。

杀贼数量可以骗人,但明申可不是随便能弄出来的,更何况是六百多套明甲「送信的精骑呢?」张淮深看向曹义谦,曹义谦也藏不住笑的作揖:「就在长廊外候着!」

「传他进来!」

张淮深说罢,主动从位置上走了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

十几个呼吸后,脚步声从外面传来,一名身披扎甲的精骑抱着一个人头大小的木盒,木盒上还放着一本文册。

「山丹军第一团第一旅第二队三伙伙长郭顺,奉山丹左果毅都尉刘继隆之令,特来报捷!」

郭顺此刻激动方分,双手推出手中木盒与文册。

张淮深上前双手接过,随后将木盒放在桌案上,小心翼翼将其打开。

莽罗将那经过石灰腌制的首级映入眼帘,张淮深迅速合上,随后拿起文册翻阅。

自刘继隆在军中开办扫盲后,山丹军出征就有详细的军情记录,具体到大军每刻钟在干嘛。

正因如此,当张淮深看完刘继隆此次东略作战的经过后,便是他也忍不住发出感慨:「此战—————真乃虎力狼逐也!」

虎力指山丹军作战勇猛,刘继隆兵势霸道。

狼逐指山丹军如狼群般,盯上目标后便会追逐,直至将目标了结。

放眼整个河西,还真没有人能打出刘继隆这种打法。

相比较刘继隆这种雷动风举,离合背向,以轻疾制敌的打法。

不论是张议潮还是张淮深,他们更擅长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

「此役大捷,当剪除我河西一心腹矣!」

张淮深连连感叹,曹义谦也颌首道:「以刘继隆此前所获情报来看,此战已经击破番和丶嘉麟五成以上甲兵。」

「这俘获的六百套甲胄,经过修后便能制成我军甲胄,增强我军实力!」

「凭此功劳,可擢升刘继隆为山丹折冲都尉,其馀参与此战者,也应当拔擢一级!」

曹义谦这话落下时,正巧赶上李渭率张掖十馀名官员走入其中。

李渭听到了曹义谦的话却不作声,而张淮深则是在见到他后,递出了手中军情文册。

尽管李仪中并未参加东略作战,可刘继隆还是如约定般写上了他的名字,但功劳主要是掩护牧群撤退。

这看似没有什麽亮眼战绩,但李渭知晓自家儿子与刘继隆的交易,而凭藉这一功劳,李仪中也能拔擢一级。

想到这里,李渭不免跟着作揖道:「下官以为,曹长史所言极是!」

「老杂毛—

瞧着李渭那伪君子的模样,曹义谦心里暗骂,但面上依旧笑着。

张淮深见状颌首:「既然如此,那便由曹长史将文册及莽罗将首级送往敦煌,由节度使裁定刘继隆及其部功劳。」

「是」曹义谦作揖应下,随后连忙安排人手去操办。

等他返回时,张淮深已经坐回了位置上,并开口说道:

「此次东略,山丹消耗粮食不少,加之救回不少百姓,又抓捕不少番人开矿,故而所需钱粮甚多。」

「劳李别驾率城内五百精骑押送五万石米麦,一万五千贯钱前往山丹。」

说罢,张淮深拿起文册继续道:

「此次刘继隆解救百姓二千四百五十一口,俘番兵一千八百四十一人,获马四千八百七十二匹,牛三千四百六十二头,羊丶驼丶驴等牧群七万四千五十一。

「李别驾返程时,须记得从山丹带回五百匹军马,两千匹挽马和一千头牛,

二万只牧群。」

张淮深狮子大开口,李渭有些汗颜,但还是作揖应下了。

「都退下吧。」

见事情吩附好了,他便驱离了其馀人,继续在位置上处理政务。

很快,内堂便恢复了半个时辰前的平静。

只是张淮深脸上的笑容,却是难以安抚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