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章 兼任主薄(1 / 2)

加入书签

「末将以为索果毅所言甚是,山丹民生虽说急需恢复,但山丹首要是军城,而后才是民城。」

「三山的防务要做好,尤其是东边的焉支山方向必须放在首位。」

「其次,我山丹虽然有上千将士,可随着番民迁徙,便只有二千二百馀口百姓,养军将会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虽不知刺史日后将给予我山丹钱粮多少,但山丹理应做到自给自足,减小对张掖和刺史府的依赖。」

衙门正厅内,随着刘继隆用唐音说出这些放在沙州内部有些文绉绉的话,众人心里皆是一震。

本来刘继隆能把唐音说好,还能写一手楷书就很了不起了,如今瞧他谈吐,哪里像是一个别将,分明更像一位长史。

索勋上下打量着刘继隆,张淮溶也重新审视起了刘继隆。

对此,刘继隆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道:

「山丹虽以丘陵居多,但境内平原适合开垦耕种之地绝不下百万。」

「末将这些日子巡视山丹城外,发现城外耕地不过二万馀亩,且土壑起伏不平,急需修整。」

「昔年番贼治河西时,因畏惧我汉人而禁止我汉人使用铁器,故此山丹汉民所用农具多以木丶石为主。」

「末将以为,农为根本,理应发放铁质农具给百姓。」

「若是挽马及耕牛足够多,也当按照此前刺史之令,将牲畜发给百姓使用,并召集百姓重新挖掘土壑,引水入田。」

刘继隆将农业上的问题交代好,然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道:

「此外,山丹城依靠丹水才得以水草丰茂,可河西之地的水文,多依靠祁连山所融化之雪水为主。」

「可派知晓水官寻找适合修建堰堤之地,以免防止乾旱与洪灾。」

「另外……」

刘继隆滔滔不绝的将自己对山丹的建设意见提出。

之所以他不藏拙,第一是为了报答张议潮对自己的提携之恩,第二是因为他升官太快,如果不展现点能力,恐怕会被人觉得是虚有其表之人。

当然,第二点是他想多了,就凭他在张掖之战的表现,便不会有人觉得他虚有其表。

「继续说下去!」

张淮溶身子前倾,神态已经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转变为聚精会神。

不止是他,就连索勋和其馀五名校尉也是如此。

他们倒是没想到,往日里自称「只懂几个字」的刘继隆也能说出这一番长篇大论,关键还说的头头是道。

一时间,张淮溶和索勋及五位沙州豪强子弟出身的校尉们,都不由得怀疑自己过去所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家中祖辈曾在河西司户中担任直白,曾记得昔年安贼作乱前,甘州就曾上报六司,言甘州石炭(煤)丶铁矿皆不缺乏,只是未曾来得及开采,便因为安贼作乱而放弃。」

刘继隆再度扯起家中大旗,反正瓜州老刘家死的也没有几个人了,剩下一些女眷也不可能戳破他的谎言。

况且山丹这个地方确实有煤矿和铁矿,前世他路过山丹时,就见到了不少矿场。

只是前世和今世的地形地貌差距太大,让他去找肯定找不到,但拜托有这份才能的人去找,肯定能找到。

「山丹确实有石炭和铁矿,这倒无需派人寻找,此前番贼便强征数百男丁开采,不过那石炭开采常有人中毒而毙,加之山丹不缺木柴,便将其封存了。」

张淮溶的话令刘继隆意想不到,同时针对他的话,刘继隆也解释道:

「这石炭坑中有毒气,但毒气浮矿坑顶部,因此只要令人制作陶管连接,插入坑中,令人用一些小物件抽取毒气,便不会有人中毒毙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