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胡人无畏(2 / 2)
河陇丶高原地区的吐蕃虽然内战不断,但河西吐蕃的马匹还算充足,各城马厩基本都是满的。
「等拿下了山丹,必然要与张司马要些军马,在焉支山布置营垒,驻防凉州吐蕃。」
翻身上马,刘继隆与酒居延丶张昶丶马成他们交谈着,同时抖动马缰,向东进发。
队伍缓缓行动,速度并不算快,也就与一个普通人正常散步差不多。
前世的刘继隆来过张掖,不过走的是高速,看到的是黄绿交接的大地。
然而这一世再走张掖,路上所见皆是青草成片,小溪河流随处可见。
感叹这个时代环境之馀,刘继隆也不免惋惜于往后近千年对环境的破坏。
虽说全球降温是大势,但滥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哔哔……」
大军走出不过十馀里,便听见前方木哨声作响。
不多时,大军前方的塘骑伙开始陆续派出一名塘骑返回报信,将消息汇报给了队伍前方的陈靖崇。
陈靖崇得到情报,立即放慢马速,等待刘继隆他们上前后作揖。
「校尉,前方出现了回纥人的部众,规模不下千人。」
「千人……」
刘继隆沉吟,同时看向酒居延:「我们出发多久了?」
「差不多一个时辰,应该走了十二三里路了。」
酒居延回禀消息,刘继隆闻言自嘲道:
「这地方距离张掖城不过十二三里,居然生活着上千回纥人。」
「这麽说来,其它方向是不是也有那麽多的回纥人?」
「看样子,这甘州地界的回纥人还挺多的……」
他这话说的明显,酒居延也点头道:「这些回纥人,平日里自己不敢与吐蕃作战,倒是我们拿下张掖后,如蝗虫般将城外的草场给占据了个遍。」
「看样子他们所说的控弦十万还真不是虚言,至少男女老弱不下十万。」陈靖崇也沉声说着。
张昶与马成在二人左右,不过他们都没有打岔,只是看着刘继隆,等待他发话。
「罢了,让奇兵穿着全甲上马,步卒备好弓弩,与驻队穿着胸甲行军,外围马军小心行事。」
唐军的步卒基本人手一把弓弩,所以不用专门指定弓弩手,可沙州不行。
沙州的虽然连战连捷,可缴获的弓弩还不足以装备全军,必须划出一部分弓弩手。
不过沙州的弓弩手也并非是单纯的弓弩手,一旦遇到战事,他们便会转变为战锋。
正如兵书中说一样:【其弓弩手先络膊,将刀棒自随,即与战锋队齐入奋击。】
当然,这本兵书的具体内容,刘继隆是无法亲自翻阅了,这种书籍都是豪强的底蕴,不是他一个平民出身的人能轻易找到的。
刘继隆能了解这句话,还是此前在瓜州从军训练时,从张淮深口中听到的。
「窸窸窣窣……」
在刘继隆渴望兵法的时候,十三团的将士们却已经开始行动,奇兵着全甲,其馀着胸甲。
正常着全甲便是六十多斤,但由于奇兵有军马可乘骑,倒也能节省不少体力。
至于弓弩手及驻兵只能步行,所以穿着十馀斤的胸甲就足够,若是塘骑传来消息,再让民夫帮助他们穿其馀部位的甲胄也来得及。
骑兵着全甲,上马行军!」
「步卒穿戴胸甲,手持长短兵,长弓上弦!」
随着刘继隆吩咐下去,酒居延几人分别骑马在大军来回穿梭,传达军令。
二百多人的队伍不算长,很快便将军令传达到所有人的耳内。
伴随着军令传达,军中的民夫都开始帮助奇兵穿戴甲胄,而只需要简单穿戴胸甲的弓弩驻兵则是可以独立完成。
不过长弓上弦这种有难度的事情,还是得两两一组的将其完成。
花费一刻钟的时间,一百五十名兵卒才穿戴好了甲胄。
眼看他们穿戴好,刘继隆这才下达了前进的军令。
外围的五十名塘骑见状,也在距离大军一里外的地方开始了缓慢进军。
烈日下,十三团在刘继隆的率领下,走出了张掖城所能庇护范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