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6章 秋後算帐(2 / 2)

加入书签

注定了要看人眼色。

但是混到王元宝这类的,都相当于白手套了,别说平民,普通官员他们都不放在眼里。

也就是说,这些人去了江南,会端架子,有脾气,因为他们后台硬,资格老,产业大,容易与江南集团发生冲突。

李邮道:

「朝廷似乎不能太过软弱,江南依靠漕运,其地方商业已成体系,分别控制在几大家族之下,铁板一块,如今有盛王坐镇,我们应以霹雳手段,解决铸币问题,好让他们晓得朝廷之威不容侵犯。」

李瑁笑了笑,看向裴耀卿道「裴公认为呢?」

裴耀卿摇了摇头道:

「货币乃江南利益之根本,动别的,他们不敢怎麽样,但是在铸币的事情上面,应该适当让步的是朝廷,前期要柔和,以免地方门阀势力裹百姓激起动乱,那样便得不偿失了,等到后期稳定下来,该找谁开刀,朝廷绝不犹豫,这便是秋后算帐。」

秋后算帐,是有说法的,为什麽是秋后?因为这是农耕结算周期,也是佃农给地主交租,地主给国家缴税的债务清算时间。

裴耀卿的意思,朝廷针对江南,也应该是在果实成熟丶结算清楚之后,再针对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安分的人,动刀子割肉。

你动手太早,会打断了生产周期,以至于没有收获,面子上是光鲜了,里子没了。

李不赞成道:「就怕这些人觉得朝廷好说话,证鼻子上脸,裴公啊,朝廷何必要对江南那帮子财主妥协呢?杀一做百,我看他们谁敢乱来。」

李瑁忍不住笑道:

「就怕杀一个,非但不能警示他人,反倒引起他们的抵抗情绪,你啊,在处理国事上面还是有些浮躁了,你们家做饭的时候,你去将炉子下面的柴禾给抽走了,这饭还吃不吃了?」

几人纷纷失笑。

李皱眉道:「一顿不吃饿不死,打死恶厨换良厨,朝廷可以承担这个损失。」

「话不能这麽说,」韩朝宗笑道:

「财政看重的是收支平衡,以当下来说,朝廷还真就不愿承担这个损失,会导致收支失衡,这是总帐,总帐的难处就在于,每一笔小帐都不能出问题,陛下算的是总帐,四郎看的是小帐,这就是区别。」

李这个人,你不能说他没能力,他的一些错误想法,完全取决于没有将他放在那个位置,如果让他去户部,他也不会太在乎什麽面子了。

帐上没钱,就是最大的没面子。

他的卫尉寺,是特麽一个花钱的地方,所以他习惯性的思维里,没想过怎麽去搞钱,

跟着李林甫学了那麽久,也没学会,是因为他不喜欢算帐,密密麻麻的帐目看着头疼。

老子走的路,未必适合儿子,李林甫当初也没想当会计,只是大唐需要财政人才,才朝着这个方向钻研了。

李无奈的摇了摇头:

「人善被人欺,那帮土财主必然使坏,你们瞧着吧。」

因为李林甫曾经称江南集团为士不士丶商不商,再加上恶钱的事情,李对江南集团非常看不惯,常称之为土财主。

而朝廷之所以要怀柔,是因为那边抓着长安的命脉:粮食。

「看你对他们怨气这麽大,将来秋后算帐,你去吧,」李瑁笑道。

李一愣,我擦,让我去杀人?那我岂不是很危险?

「怎麽?有胆子骂,没胆子杀?」李瑁笑道。

李嘴角一动:

「臣愿往。」

李瑁微笑点头,朝廷今后对江南的政策,是要引导他们往入仕方面走,断了他们与商业上过于紧密的联系,这叫堵你的后门,给你打开前门。

如果在入仕一途可以清晰的看到希望,江南士族集团也不愿意扎到生意场中。

读书可不是为了做生意,大唐没有横渠四句,却也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选谁去,朕就不考虑了,交给裴公,」李瑁道:

「不要让这些行首去,从他们下面挑人,要胆大心细的年轻人,去之前,朝廷要好好考量,就以商人那一套来对付江南那些人,让他们没话说,谁让朝廷吃亏,都记清楚了,

朕跟讲道理的人讲道理,跟蛮横的人比蛮横。」

裴耀卿微笑点头:「臣会安排妥当的。」

外面那八个布衣,看起来是没办法见到李瑁了,正当八人被遣退之时,薛和需突然奏过来在李瑁耳边低语几句。

李瑁点了点头。

随后,薛和需下去将任令方给单独留了下来。

其他如王元宝等人,顿时流露出艳羡的表情,很显然,八人之中,今后任令方的地位,会比他们高出一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