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贵妃出宫(2 / 2)
而李瑁紧接着便去了平康坊,他不是要找李林甫,而是去裴府见武落庭。
武落庭与武明堂,算是近亲,跟武惠妃稍微有点远,但这并不妨碍武落庭与武惠妃的关系非常好,毕竟大家都在长安,而武惠妃当年是非常照拂武落庭的。
李瑁想从武落庭身上,彻底了解一下自己表姐的过往经历,只有从武明堂的人生经历当中,才能分析出她到底会是什麽样的性格。
李瑁也担心被武明堂牵连啊,毕竟这个表姐胆子也不小,她留在长安究竟在打什麽主意,李瑁直到如今都不知道。
要提防和警惕所有人,这是李时时刻刻都记在心里的做事法则。
杨玉环为啥离宫呢,她的二叔杨玄快不行了。
如今她们一家子沾她的光,算是在长安站稳了脚跟,一大家子风风光光,富贵尊荣。
杨玄毕竟是杨的亲爹,杨玉环无论如何也是要来探视的,别人指望她,
她也指望别人不是?
「人已经糊涂了,谁也不认识了,可以准备后事了,」
杨玉瑶在堂屋的家族会议中说道「咱家现在不比从前,各房仓充实,上有圣人眷顾,贵妃庇佑,下受世人敬仰,二叔就不要葬在蒲州了,去部山吧。」
北枕邱山,南蹬洛水,靠山面水,藏风聚气。
洛阳的北部山,一直是被公认的最佳殡葬之地,安魂之所,那边皇帝都埋了不少,贵族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北部山最适宜做陵寝的那片区域,是需要皇帝批准的,也是一种恩赐。
杨话自然希望亲爹能埋在那边,因为祖先的坟墓选的好,是会福荫子孙的,
而且他们这支蒲州杨,看眼下的光景,多半是要将长安做为大本营了,今后回老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听到杨玉瑶这麽说,杨话杨兄弟第一时间看向坐在主位的杨玉环。
葬于北部,还得看人家贵妃啊,他们肯定不好意思跟圣人开这个口,因为杨玄不是什麽有功之人,对国家也没有大贡献,说白了,不配葬在北部。
杨玉环点了点头,看向坐在下面的杨洄道:
「八郎向圣人呈奏,我在后边帮着推一推。」
「是,」杨洄微笑点头。
他今天是听说贵妃回娘家,特意赶来的,因为他现在想见贵妃一面可不容易,有了机会,自然就要套套近乎。
「还有一件事,」杨玉瑶警了一眼杨话,看向贵妃道:
「兄长不能服丧,丧礼要有二郎主持,服丧要三年,丢了官事小,坏了前途事大。」
杨玉环看向杨话:「阿兄怎麽说?」
「这个.....:」杨话一脸犹豫的低下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他是孝顺儿子,他想给自己的亲爹服丧,但是心里也清楚,自己已经出嗣了,名义上已经成了亲爹的侄儿,不能守孝,况且三年守孝期,确实太影响他的仕途了,所以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这还用商量吗?」老大杨卉顿时眉道:
「杨话是顶了我们家门户的,你不能给二叔服丧,这是坏了规矩,杨一个人足够了。」
老八杨筱也附和道:
「是这麽个理,这是礼法,也是为你好,三年呢,谁知道三年之中会发生什麽?如今你在朝堂还没有站稳,这个时候守孝,能不能回来都不一定。」
杨看向大哥,点头道:
「阿爷的事情,我会打理妥当,当下时刻,阿兄要担起担子才是。」
杨话叹息一声,点头道:「但我绝对不想出使吐蕃,这件事你们得帮我推了。」
吐蕃大败之后,留在长安的大使慕容经国已经向李隆基请罪,请求李隆基派使者前往吐蕃,修两国之好,续舅甥之情。
主要是败的太惨了,慕容经国做为吐蕃的纰论,深知此番举国之力攻唐,内部的损耗无法计算,只要是败了,第一时间就得求和。
李隆基呢,没有搭理他,因为他知道慕容经国做不了主,他要等到尺带珠丹给慕容送来指示,再做下一步安排。
而慕容经国前天上书了,吐蕃愿意继续朝贡大唐,还送上了尺带珠丹的请罪书,请求派使者往吐蕃,接受赞普的请罪。
这就是一个流程,请罪不是嘴巴上说说就行的,我得能够看到。
怎麽看到呢,就是选一个使者代天子出使,接受降表,其实跟当年的舅甥之盟一个套路。
李隆基将这件事情交给了李林甫处理,李林甫认为接受朝贡符合大唐当下的利益,但是呢,决不能让吐蕃好过,于是他开了一份天价帐单,打算拖死吐蕃。
慕容经国这几天就一直在跟李林甫讨价还价呢,不然这份帐单若是被送回逻些城(拉萨),他都可以不用回去了,否则户体都会被做成肉乾。
而出使这件事,需要鸿胪寺出人,杨话做为业务最不熟练的那个,被李林甫给选中了。
「这个好说,」杨洄笑道:
「出使番邦这种事情,卿官可去可不去,使者级别越低,越是彰显我天朝之威,彰显我圣朝并未将吐蕃放下眼里,这件事,我来找右相通融,绝无问题。」
鸿胪两个少卿,一个是魏珏,不买李林甫的帐,一个是张博济,李林甫女婿,这俩肯定不会去。
而李林甫其实也知道杨话更加不合适,之所以这麽安排,就是让杨家来求他,然后他顺手卖个人情,人家已经内定了由信安王家里的老三鸿胪丞李岘出使,脑子好,转的快,嘴巴伶俐,又有皇族之威,适合这个差事。
「这样最好,」杨玉环笑道:
「家业大,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商量的,你们和和睦睦,同舟共济,我心里看着也高兴。」
「都是托贵妃的福,」众人赶忙道。
这时候,杨玉环身后的侍女忽然走下台阶去往回廊,片刻后返回在杨玉环耳边低语几句,本来还带着一副笑脸的杨玉环瞬间变色,猛地起身道:
「回宫!」
「这是怎麽了?」杨玉瑶察觉到不对劲,赶忙上去拉扯住自己妹妹,惊疑道:
「怎麽回事,宫里发生什麽事情了吗?」
「那个贱人刚刚进宫了,」杨玉环猛的甩开姐姐的手臂,咬牙切齿的就要带人离开杨府赶回兴庆宫。
大家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所有人都赶忙起身拦在杨玉环面前。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杨洄自然知道贵妃口中的贱人是谁,也知道东市那把火烧的是谁的产业,脑子一转,赶忙道:
「东市走水,牵扯极大,圣人定是问询此案,贵妃娘娘万勿打搅圣人,本来无事,勿要生事啊。」
「八郎说的对,你不要妄自揣测,」杨玉瑶更是一脸着急的死死拉住自己妹妹道:
「那是裴敦复的妻子,你这麽一闹,圣人颜面何存?你是不是想我们都死?
」
杨玉环虽然是个醋坛子,但也不是没脑子,经杨玉瑶这麽一提醒,瞬间反应过来。
确实,那个贱人是大臣的正妻,自己若是就这麽莽撞进宫,不等于是在说圣人私会大臣妻子,这个罪名可不是闹着玩的。
老大杨卉更是直接道:
「你今天别想出这个门,恃宠而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是在家里,大家嘴上称你贵妃,但你终究还是我们的妹妹,有些事情,我们不会由着你胡来的。」
所有人都意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贵妃带气回宫,否则会闹成什麽样子,
后果难以预料。
圣人的脸面是最大的,即使你是贵妃,也不能给圣人摆弄这样的脸色,那是找死。
大家一通苦口婆心的劝说,好不容易将杨玉环重新摁回了座位。
杨洄站在屋子中央,直言道:
「我跟贵妃娘娘明说了吧,东市那把火,牵扯的是皇子之争,事情大到天上去了,圣人过问那是再正常不过了,您千万不要乱想。」
老大杨卉瞬间一愣,皱眉道:「李瑁要跟太子翻脸了?」
「已经翻脸了,我的大姐,」杨洄苦着脸道:
「三天之内两把火,两边已经斗起来了,这种事情谁也不敢乱说,你们千方别传出去。」
「我也明说了,」杨玉瑶起身道:
「这是早晚的事情,十八郎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他就算没有这个心思,太子也不会放过他,与其说是翻脸,不如说是自保,咱们家明里不能有立场,但暗地里,适当帮衬一把,还是应该的。」
「不行!」大姐夫崔赶忙道:
「历来掺和这种事情,那都是抄家灭族的下场,我们必须置身事外,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有立场,我即刻面圣检举她,这是为大家好。」
「你敢检举我?」杨玉瑶顿时怒道:
「别忘了这个家是谁撑着的,你闺女嫁入少阳院,你以为你就能是外戚了吗?别忘了,太子妃人家也有儿子,继承家业也轮不到你那个女婿。」
崔怒道:「你这是在害大家,我没想过沾谁光,但也绝不想被人牵连,你站队那是你的事情,别牵扯上大家。」
「你们别吵了!」大姐杨卉站起身,冷着脸看向杨玉瑶,训斥道:
「你还将我这个大姐放在眼里吗?一个妇人也想做家主吗?你做的了吗?现在尾巴翘到天上了,别忘了是谁将你带大的。」
杨玉瑶一愣,气呼呼的一屁股坐下,嘀咕道:
「我是跟你们商议,又没说一定要这麽做,上来就要检举我,恩将仇报。」
崔是个君子,闻言也是叹息一声,朝杨玉瑶服软揖手道:
「是我失言了,给三娘赔个不是,事情牵扯太大了,我知道你与隋王交情莫逆,但咱们不能感情用事,是要考虑亲族的,家族兴衰更替可谓瞬息万变,咱们这次兴起的太快,没有根基,一个不好,就是跌落悬崖,还希望三娘慎重。」
杨玉瑶也不是真生她姐夫的气,毕竟她知道自己的姐夫是个好人,闻言也表达了歉意,这件事就算这麽揭过去了。
杨玉环等他们都消停了,才淡淡说道:
「都老实点吧,你们的翅膀还没有硬到那个份上,不准选边站,谁若是犯了,我可不饶她,我在宫里,若真有了预兆,自会告知尔等,眼下都消停点。」
「贵妃说的是.....
「还是听贵妃的.
「贵妃放心,没有您的指示,我们不会乱来......」众人纷纷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