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3章 撤军(1 / 2)

加入书签

第253章 撤军

整个鄯州,其实并没有多大,它毕竟是个州。

但是这个地方又太过重要了,它是西北唯一的一个小盆地,也是最大的粮仓。

湟中平原也被吐蕃人称呼为「吐蕃麦庄」,每当麦子熟了,不但吐蕃的军队进来抢,平民也来抢。

准确来说,平民叫偷。

眼下的湟中平原,遍地都是麦苗,但是没有成熟,冬播的小麦在六月份成熟,春播的在八月份。

六七八三个月,是吐蕃抢劫和入境偷盗的黄金时期,事实上,可以再加上九月十月,因为后两个月,抢劫起来更方便,都储存在粮仓里,当然难度也更大一点。

四月份就是陇右地区小麦的春播时节,仅限这一个月,过了这个月播种,产量会大打折扣,因为你不管什麽时候播种,它都是同期成熟。

所以不论是李瑁还是皇甫,还是长安还是基哥,都希望在四月份春播之前解决战斗。

否则鄯州的春播出了问题,朝廷又得拨款,实在是拨不起了。

而播种,靠的是军士,鄯州的田亩一半以上是军屯,都靠军士来种的,四月份之前仗打不完,陇右今年还得跟朝廷要饭吃。

军士们自然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地是他们种的,没有人比他们更在乎这些地。

屯田,就是军粮给养之田,直供军队,军士们一家老小也是靠这个活的,陇右屯田共有172屯,产出来的粮食除了朝廷的赋税之外,就是藩镇军土的口粮,这个口粮就是雇佣费。

地虽然不是你的,但是你只要在藩镇一天,地里产出来的粮食就是你的。

如果有军功,还有额外赐田。

李瑁的这支大军,只有一万八千人,分为四路南下,大军行军只走道路,绝不践踏田亩,因为那都是军士们的心血和命根子。

虽然当下很多田亩因为前段时间的几场大战,青苗都遭到了破坏,看上去一片狼籍。

因此而导致行军缓慢,但是各军之间遥相呼应,互为掩翼,是完全不需要担心被偷袭的。

臧希液确实是个行家,虽然吃了一场大败仗,但决不能否认,人家是整个陇右地区,仅次于安思顺的大将。

一支新军,被他整顿的纪律严明,从表象上看,彷如一支精锐。

因为他们军械完备,还拥有一支六百人的重申军。

这六百人全部都是臧希液的心腹,绝对的子弟兵,号为先登军,这一次主攻石堡城的,就是这六百人。

为了让他们养好体力,重甲装备都在后面的牛车上拉着,每日中午还有五口羊,给他们补充能量。

玩命的吃的好点,无可厚非。

「牛盲岭,烽火堡丶高台岭,三点为一线,是我军首当其冲需要攻破的一条防线,」张介然没有跟着皇甫走,却跟着李瑁出来了,因为他担心李瑁乱指挥。

毕竟李瑁目前为止的作战经验,为零,张介然虽然面上冷静,内心则是忧虑的一批。

所以一路上,他都在详细的为李瑁介绍当下形势,言语之中多方诱导,暗示李不要管臧希液他们怎麽打,人家比你知道该怎麽打。

李瑁当然不会胡乱干预,虽然很多小说里,主角或是带头冲锋,或是全权指挥,或是神机妙算,或是力挽狂澜,但是李瑁心里清楚,他不是爽文主角。

他是统师,他只负责用人,不负责作战。

「你继续说,」李瑁骑在马上,将一个水囊递给了张介然,这个人从离开鄯州开始,就逼逼叨叨丶逼逼叨叨,嘴巴就没有停过,就好像他一停下,李瑁就会给臧希液丶杜希望丶杨景晖三人发号施令。

张介然接过水囊,没有打开喝,而是继续道:

「臧希液的既定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以杜希望丶杨景晖牵制三点之贼军,安人军集中一线,走倒淌河,从回弯小路夜袭石堡,上一次安思顺之所以没有建功,是因为他的目的是拿下牛盲岭,烽火堡丶高台岭,再图石堡,以至于过度消耗,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士气已坠,没法再改变战略,臧希液正因有前车之鉴,所以这一次应该会顺利一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安思顺当初虽然没有打下来,但是打出经验来了。

牛盲岭,烽火堡丶高台岭这条防线,囤积着三方贼军,做为攻方,又是以低打高,劣势太大,安思顺攻了几次都是徒劳。

所以这一次,臧希液选择了由两翼牵制,也就是说,我不打你,就看着你,

你要是敢离开,我立即上去。

也就是所谓的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再动。

「臧希液还有多久进入休整?」李唱询问一旁负责军情整理的严希庄道。

严希庄说道:「算算时间,应在今夜傍晚抵达赤岭外围六里的平原休整,镇西军和白水军会在午时进入既定方位,派军挑畔。」

「湟中方向有什麽动静?」李瑁又问。

严希庄道:「没有最新消息,安思顺没有找到索达赤的中军,贼兵主力应该已经攻城了。」

李瑁笑了笑:「很好。」

索达赤如果正在猛攻绥和,必然难以抽兵袭扰李瑁,那麽对于他们这支攻打石堡城的奇兵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但毫无疑问,李光弼眼下则会非常艰难。

围绕绥和城的这场大混战,已经进入白热化,城西的夯土城墙快被打烂了。

而郭子仪方向也是坚守的非常辛苦,好几个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就这麽激烈的争夺着,两边的损耗都非常大。

王难得灰头土脸的返回大营,脱掉头盔骂道:

「打成特娘的狗屎了,安贞就是个废物,没有安思顺,他连仗都不会打了,

被贼军阻击在北边进不来。」

他带着自己的五百精骑,每天清晨出发,下响回来,沿途专找小股贼兵厮杀,战绩彪炳。

但终究是五百人,于整个战局没有多大影响,期间见到了不少临洮军游骑,

他才知道,直到如今,安思顺仍在琢磨着,怎麽突破外围防线,突袭索达赤的中军。

安思顺是一门心思擒贼擒王,以至于没有返回临洮主力所在,指挥作战。

「元曜呢?他现在怎样了?」王难得在营房在询问留守的属下。

属下道:「副使走了两天了,积石城打的太惨烈了,他与李军使带了七千人全都顶上去了,眼下的营内守军不足五百。」

「真特娘的乱,」王难道猛地一锤大腿:「积石城是不能出问题的,否则全完了。」

说罢,他看向拜把子大哥常季业道:「通知弟兄们,营内只留五十人,剩下的两个时辰后跟我走,去支援积石。」

常季业皱眉道:「绥和城不管了?」

王难得点了点头:「李光弼还是厉害的,将索达赤拖的死死的,贼军现在除了一条路走到黑,拿下绥和,没有别的路了,他就算想来我的驻地,李光弼也不会让他过来,不愧是赤水军,确实能打。」

火拔归仁和王人杰轮番出城驻守,对吐蕃攻城部队牵制的非常漂亮,魔下的将士又非常服从,真正做到了如臂使指。

王难得甚至认为,要是这支赤水军不是在城里,而是在城外摆开了打,只凭他们,就能收拾掉索达赤。

敌军估摸着也看出来,所以不断压缩空间,就是担心赤水军全都出来,一旦完成列阵,那可真就啃不下了。

这时候,一名斥候突然闯了进来,气喘如牛道:

「报......报.......报.....

「报尼玛个头,」王难得猛地起身:

「快说!」

斥候道:「大总管带着安人军丶镇西军丶白水军,直奔石堡城去了。」

王难得目瞪口呆。

一旁的常季业赶忙问道:「什麽时候的事?」

「就在昨日清晨,白水军的弟兄们越过防线,将消息传过来了,绥和城没有援军了。」

王难得嘴角一抽,老子的白水军,你特麽给我带石堡城去了?

「二兄糊涂啊,」王难得气的直跳脚:

「隋王不通兵事,难道鄯州就没一个能劝住他的吗?」

常季业皱眉道:「怎麽劝?谁能劝的住?不说节帅眼下正在拔延山,就算在鄯州,他都未必劝得住,此举虽然冒险,但并非莽撞,只要隋王不过多干预,应该不会出什麽大问题。」

他们并不是认为这次的战略出击不合适,而是认为李瑁坐镇不合适。

这不是赵括代廉颇,纸上谈兵吗?

「臧希液急于戴罪立功,隋王又想在陇右揽权,这两个可真是凑到一起了,

」王难得咬牙切齿道:

「他要是敢葬送我的白水军,老子要上奏疏,不!老子要亲自去长安,去圣人那里告他的状。」

常季业也是叹息一声:

「这可真是遍地开花,打成一锅粥了,臧希液是良将,就算是他挑唆隋王,

但他心里多少是有些把握,才会这麽做,当下确实是个良机,他们那边如果真能有进展,整个陇右的形势,便算是彻底打开了。」

「闹吧闹吧,就让他们闹吧,」王难得气呼呼的一屁股坐下:

「我就知道他来没什麽好事,没上过战场的人,却要去啃最硬的骨头,安思顺都打不下来,他算什麽啊?我就看他若是败了,怎麽跟朝廷交代?届时大家都将罪名推他身上,看他今后还有何面目在长安狂妄。」

常李业叹息一声,看向传信官道:

「将这个消息设法传递给绥和城,让李光弼心里有个数,别指望援军了,援军都被隋王带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