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章 超级奶爸(两章并一章)(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蒲州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的商贸是非常之发达的。

不仅仅是长安与太原之间的中转站,更是好多顶级门阀的大本营。

蒲州就是河东郡,裴丶柳丶薛丶卫丶吕等大家族的老家。

吕氏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分润一些功劳,因为她们夫妇比较清楚,杨玉环今后的地位绝对低不了,不会比当年的武惠妃差。

「那些精细药材,也是隋王准备的,」高不危有一说一,虽然李瑁有交代,但人家不打算借花献佛。

实际上,李瑁就是看透了高尚的本性,故意这麽说的。

果然,吴怀实夫妇,对于李瑁送药的举动,非常承情。

吕氏感叹道:

隋王好手腕啊,明知是人情世故,却总让人的心里分外受用,右金吾卫大将军,不愧是圣人的儿子,这才出嗣多久,就已经爬这麽高了。」

高尚顿时一愣,他也是直到此刻才知道,隋王竟然又揽新权?

左右金吾卫的官都不在皇城,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巡京师,入皇城应番的次数不多,每年也就能轮到一次。

左金吾在皇城以东的永兴坊,右金吾在皇城以西的布政坊。

从地图上看,两座里坊不在一条线上,不符合长安左右对称的布局。

事实上,本来是对称设立的,结果左金吾原先设置在崇仁坊的官署,于神龙年间,被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给兼并了。

谁呢?杨洄的妈,长宁公主。

长宁公主府原先与左金吾是邻居,人家嫌宅子小,就将左金吾给踢出去了。

如今,她的宅子已经上交了,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李隆基赏赐给了自己的亲闺女二十一娘,另一部分成了礼会院。

礼会院,就是大唐所有公主郡主县主出嫁之前,办成礼的地方。

那麽李隆基二十一女又是谁呢?

李瑁的亲妹妹,也就是历史上的太华公主,不过眼下还没有册封,但是公主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毕竟二十一娘今年已经十一岁了,距离出嫁,也就是三四年的光景。

李瑁的隋王宅,改造不足一月就住进去了,但是二十一娘的公主第,都已经动工一年多了,还在动工当中。

这天,兄妹三个来到了位于崇仁坊,仍在改造中的公主府。

大门口的匾额没有挂,因为还没有册封杨洄故地重游,也是一阵感叹,这里原本是我的家啊?

其实不是,因为公主府不能继承,亲儿子也不行,准确来说,是杨洄幼年时期的家。

二十一娘已经出宫了,咱们就在这等着她吧,

2

咸宜四处闲逛着,只觉这座府邸比她的规格还要高,还要奢华,心里不免有些羡慕。

盛王李琦也难得出来放放风,陪在李塌身边四处溜达:

「唉,要是我的王府不在入苑坊该多好,」李琦感叹道:

「自从你走后,我在那边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也就是六郎时常找我,但阿兄是知道的,六郎太过于婆婆妈妈,与我性子合不来。」

六郎,就是荣王琬了,他有个毛病,就是特别能叨,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就是话痨。

李瑁笑道:「六哥良善,你做为弟弟,平日要恭谨一些,十王宅里能真心与咱们相交的,也就剩下六哥一个人了。」

李琦哈哈笑道:

「我知道,要不然也不会忍他那麽久,你是不知道啊,他现在比以前还能崂叨,闲聊的时候需不停饮水,否则他口乾啊,口水全喷我脸上了。」

李瑁也是跟着大笑,荣王琬属于哪种人呢?他在的时候,你烦他,他不在的时候,你会很想他。

而李一直都记挂着自己这位兄长,当时李琬偷摸摸的走后门来隋王宅恭贺他新婚,这份人情,李瑁能记一辈子。

不多时,府门外马蹄声响起,接着是车夫「吁」的勒马声。

二十一娘在殿中少监牛贵儿的陪同下,前来查看她的宅邸营造进度,实际上是与哥哥姐姐们见面。

「阿兄,阿姐,」

二十一娘与哥哥姐姐久未相逢,乍一见到,自然是欢欣雀跃,跑过来扑进了李瑁怀抱。

「善安长高了,」李瑁抱着妹妹笑道。

咸宜的小字是阿直,二十一娘的小字是善安。

他们兄妹四个这才是最亲的,谁家都是这样,同一个爹的没有同一个妈的亲,更别说是同一个爹妈了。

别看咸宜平日里大大咧咧,好像什麽事情都不会放在心上,但也有感情脆弱的时候,此番见到自己亲妹,眼眶顿时湿润,抿着嘴走过来,抚摸着善安的总角警。

自从杨太真进宫之后,李隆基也没有再亲自抚养善安,而是全权交给了牛贵儿。

牛贵儿今年四十四岁,咸宜丶李琦丶善安,都是他抚养长大,他是武惠妃绝对的心腹。

因为常年干着保姆的工作,所以腰椎间盘突出,年纪不大,腰却已经驼了,他其实身形挺高大的。

「贵儿,好久不见了,」李瑁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麽和牛贵儿这种看似不亲,实则极为亲近的人打招呼。

牛贵儿笑了笑:

「虽难见面,然十八郎的事情,奴婢还是知道的很详尽的。」

这位算是咸宜他们三个的奶爸了,咸宜对待牛贵儿是非常尊敬的,上前揽着牛贵儿臂膀:

「我在府中设了宴,贵儿定是要去的,咱们是一家人。」

牛贵儿微笑点头。

善安这次出来,其实本意就是兄妹团聚,这一点圣人也是知道的,眼下还未完工的公主第,肯定不是团聚的地方。

所以一行人没在这里待多久,便乘坐马车前往咸宜的宅邸。

而李瑁特邀牛贵儿同乘。

牛贵儿本来也是大族出身,没错,就是安定牛氏,跟牛仙客是同族,可惜家里遭遇变故,不得已做了宦官。

当年,牛贵儿奉武惠妃的命令,私下里见了张九龄,谓之日: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

也就是说,你要是帮忙废太子,你这宰相还能接着干。

张九龄呢,直接去李隆基那边将牛贵儿给告发了,结果呢,武惠妃没事,牛贵儿没事,张九龄先出事,紧接着太子李瑛也出事了。

所以李瑁一直都倾向于,牛贵儿那次跑腿,不是为武惠妃跑的,而是李隆基。

是李隆基想给张九龄最后一个机会,只要张九龄放弃支持太子李瑛,咱们什麽都好说。

而张九龄呢,直言圣人废太子,是学当年的隋文帝杨坚,听从了独孤后的教唆,废长立幼,终有炀帝之祸。

李隆基哪能忍得了这种讽刺,一脚就将张九龄给端了。

「这几年,黎敬仁没有为难你吧?」两人沉默半响后,李瑁率先开口。

牛贵儿忍不住笑道:

「其实我们这些奴婢,与朝臣们有一点是一样的,有时候品级并不重要,看的是圣人对你的信任,黎敬仁在我面前,也从未以官长自居。」

殿中少监,从四品,一共有两个人,牛贵儿管着尚食丶尚药丶尚衣三局,另一名少监管着尚乘丶尚舍丶尚三局。

殿中省,在南北朝时期,属于门下省的下属单位,隋炀帝时期分立出去,直接设省,专门负责皇帝生活诸事。

那时候,这个部门基本没有宦官,都是正常人,但是进入唐朝之后,因为殿中省管着的是皇帝的日常起居,外臣不宜知道太多,所以宦官成了这个省内的主事者。

但也不能说里面就全是宦官,除了牛贵儿之外,另一位少监,就是一个正常人。

而且还很不一般,张九龄的亲弟弟,南康县伯,张九皋。

闲谈之间,李瑁也询问了一些关于张九皋的事情,之所以有此问,是因为张九皋的一个儿子,眼下就是他右金吾卫的兵曹参军,名叫张擢(zhuo)。

「十八郎即将就任的右金吾,可不是一个好地方,」牛贵儿提醒道:

「你想过没有,圣人为什麽要让你去这里?」

李瑁摇了摇头:「还要请教贵儿。」

牛贵儿在李瑁这里,不见面,自然什麽都不说,图个谨慎,但是只要见了面,那便是什麽都能说了。

只听他继续道:

「右金吾原先的大将军,是邓国公,你这麽一来,邓国公直接被降为将军,你觉得他能不怨恨你吗?另一位将军,又是身兼三职的驸马张填,跟你也谈不上交情,这两个都不听话,你这个大将军也是虚有其表啊。」

邓国公就是张(wei)了,跟张说丶张九龄都没有关系,看人家这个国公就能猜到,这是天子元从。

李隆基当年政变的班底,跟王琚一样。

那麽这个人跟李瑁有什麽仇呢?废太子李瑛,是生在张家里的,李瑛的妈赵丽妃,是张介绍给李隆基的。

而李瑛被废,所有人都认为,是武惠妃乾的。

况且张还有一个孙女,曾经是李隆基的张美人,不过早死了,活着的时候被武惠妃欺压的挺厉害。

至于另外一个驸马爷张填,属于朝堂内的张党,而张氏兄弟是在齐浣的牵线搭桥下,与太子李绍建立了脆弱的联盟关系。

脆弱的联盟,也算是联盟嘛。

手底下两个级别最高的将领,两个外戚,都跟李瑁有矛盾,可想而知上任之后的工作,该有多难。

李瑁其实对这两人,不怎麽放在心上,只要搞清楚基哥此番安排的本意,顺着人家的意思来,一切都会很顺利。

你不就是希望我掌权,给你来个狠的,你好有藉口收拾我吗?

「所以,十八郎去了右金吾,要与当初在左卫府一样,什麽都不要干,」牛贵儿婉转的提醒道。

李瑁点了点头:

「我左卫府的差事,好像还在,圣人并未罢免。」

牛贵儿笑道:「虽未免官,但左卫府能不去,就不要再去了,毕竟官翩在皇城之中。」

那可不行,我宫内宫外,都要张罗,李瑁点头道:

「我心里有数,贵儿平日里,也不要与我打交道,有机会见面了,咱们该碰头碰头,不要刻意营造机会。」

牛贵儿一脸放心道:「十八郎能够谨慎处事,奴婢很欣慰。」

做为宫内的紫衣大监,又是亲身经历过三庶人大案,牛贵儿对李隆基是看透了,他知道圣人其实一直都在惦记着十八郎。

并不是因为杨太真,而是武惠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