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 这话当我没问过(2 / 2)

加入书签

「这是自然,」王鉷点头道:

「您原来的寿王食邑,已经归档宗正寺,现在是天田了,所以新的食邑要重新划拨,殿下身份尊贵,所以户部从京兆府同州给您找的食邑,虽说算不上好田,但您放心,将来有机会了,我会帮您想想办法。」

他口中的天田,也就是天子籍田,李隆基的私人田亩,具体数量有多少,户部是不知道的。

李琩更不知道了,这是李隆基除了中藏之外的,另一座金库。

瞧见没,李隆基这个人就是这麽贪厌无耻,两千户的田亩直接拨到自己名下,虽说对象是李琩,谈不上与民争利,那也是与儿子争利了。

正如历史记载那样:不独官民私相违制,君主亦立法而不尽遵行,富贵者依法授田,亦已多矣,君主复于常法之外,赏赐任意......

「我这食邑,一千户是有了,但是田亩不足八千,今后本王说不得,得向户部讨饭吃了,」李琩佯装动怒道。

涉及到自身利益,生气很正常,无需装深沉,你越深沉,别人越觉得看不透你,就不会愿意跟你打交道。

所以李琩要给王鉷一种「我能随意拿捏隋王」的错觉。

王鉷摆手笑道:

「不至于不至于,你出嗣太过仓促,时间紧了些,天下田亩皆有名主,户部一下子也确实找不出那麽多田来,不过您放心,这件事我一直记挂着,肯定给您安排好了。」

「我不换佃户,只要增田,」李琩道。

王鉷一愣,抚须思索片刻,点头道:

「也好办,我给你并一些户籍过去,这事就解决了。」

李琩无奈的点了点头,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王鉷的法子其实很简单,将一些本就有田的农户,注销户口,并入李琩封邑的佃户当中。

其实就是王家的人和李家的人一个户口了,这样一来,户口没增加,一千户还是一千户,但是田亩和人口增加了。

大唐的田税是按照人头收的,不是按照户口,不过李琩对自己的佃户,可以宽容一些,适当减免赋税,毕竟老百姓在这属于贵族集团的开元盛世,活的也挺惨。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大唐田制,户主另授二十亩。

「销户可以,户田不能收走,」李琩补充道。

王鉷笑道:「那是自然,人和田一起走,全都是您的。」

在他看来,李琩想要增加田亩,应该是盘算着与有些宗室一样,想着将食邑的田亩想办法转为私人田亩,因为这样一来,会从收税变成收粮,区别大发了。

「同州沃野之地,我这些封户,怎麽才不足八千亩的授田?」李琩问到:「同州地区,谁的田亩最多?你给我个实话。」

王鉷点头道:「说了也无妨,与您不是外人,正是玉真观无上真人,至于田亩数额,您就别为难我了。」

呵呵.......李琩撇了撇嘴:「这话当我没问过。」

「您放心,」王鉷指着自己的嘴巴道:

「我可不是韦坚,我这张嘴啊,守口如瓶。」

你可拉到吧,你那瓶盖儿漏的风,比西北风还大。

李琩还能说什麽呢?同州最大的地主竟然是玉贞公主,他跟人家抢田,那不是虎口夺食吗?

「反正这事就交给你了,」李琩起身准备送客。

王鉷也跟着起身道:「殿下将来还有什麽好差事,别忘了下臣啊。」

「放心!」李琩哈哈一笑,指着对方道:

「我保准第一个想到你。」

这事你要是办不好,那我只能第二第三个想到你了。

王鉷笑了笑,告辞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