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章|归乡(2 / 2)

加入书签

其实商克个人更加赞同仁和党的立场,在这山雨欲来的风暴前夜,全力加强国防肯定没错。

因为没有提前准备,晚饭比较简单,可这不能削减团聚的惬意。

晚饭过后商克和父亲围绕天下大势展开讨论,他迫切需要搞清楚大统制联邦政客们的主流看法。

尽管前半辈子是个籍籍无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但现在的商与修仍然喜欢从经济角度来看待问题。

“政治跟经济不分家,外贸是经济的晴雨表!”

来到书房,兴致盎然的商与修侃侃而谈。

“明眼人都能看出德俄矛盾,二者的博弈没停过,朝中大多认为还要三五年才能打起来,但这种事……说不准的。”

“瓦尔兰德去年第一大贸易伙伴是荷兰,以出口为主;其次是瑞典、玛丽安娜、亚美利加不相上下,进出口总额相近;接着便是我国,从我国进口近五万万马克,出口却不足三万万马克。”

“再看罗斯方面,最大贸易伙伴是联合王国,进口额超七万万卢布,出口额大概四万万,英俄之间是真的好如蜜月;接着便是亚美利加,逆差三万万六千万。”

商克若有所思地说:“英俄在经济上绑定的确实很深,可以印证他们之间的隐形盟友关系。”

“罗斯连年大丰收,还有石油产量也相当丰富,粮食和石油都是英伦三岛缺少的;而对于俄人来说,英制机器设备自然是尽量多买。”商与修把铅笔放回桌上,叉着腰说:“这是经济状况,然后再看军事方面,英海军和俄陆军都是首屈一指的,正好互补。”

“呃……”商克沉吟着,伸手向上指了指,问道:“上面怎么看待目前这个情况?如果假定英俄结盟然后以武力动手的话。”

“这可没法准确预估,大概只能确定瓦尔兰德首当其冲,但他们足够自保,坚持六七年都不成问题的,何况英法渐行渐远,欧战的态势应该不会复刻。”

“嗯。”

如今的人们对战争的颠覆性改变毫无认知,尤其是政客们对战争的印象还停留在堑壕战的模式。

如果那样,瓦尔兰德帝国即使以一敌二也能不落下风。

然而,装甲部队和航空兵配合作战的作用却是天翻地覆的。

德俄两大陆军强国的碰撞究竟孰胜孰负谁也说不准,但唯一能确定的是不可能陷入欧战那样的长期持久战,战争绝不会持续很久。

六七年?恐怕一两年就分胜负。

比较有趣的是,欧战结束后英法关系日渐冷淡,尤其是英俄眉来眼去好上之后,玛丽安娜共和国逐渐意识到了潜在威胁。

理论上德法携手防备英俄是最优解,可惜欧战的残酷厮杀才过去没多久,并且追溯历史两国都没少祸害对方,摒弃前嫌面临着巨大的鸿沟。

政客们的战略眼光肯定不对!商克如是想道。

他犹豫了一下,向父亲询问:“战争形势今非昔比,强国决胜不会像以前那样拖拖拉拉了,如果德俄交战以后,一方迅速崩溃呢?上面有设想过吗?”

“迅速?”商与修扭头看着他,问道:“能有多快?”

商克思考了好几秒,最后探寻着说:“一年?大半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