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塞(2 / 2)

加入书签

这种抬高自身的方式,在张叔夜的眼里,和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骗术一样,在那里高谈阔论,呈口舌之利,如古之苏秦丶张仪丶公孙衍一般,巧舌如簧,但是於国於民,却并没有什麽真正的益处。

但是,张叔夜毕竟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官员,他不可能直接对着“智多星”吴用发火 而是冷笑着反问他“智多星”吴用道,“我是心思,现在只想平定水泊梁山匪患,不知道先生能否助我平之?”

“晚生此来,正是为了此事,晚生先敢问大人一句,大人准备如何对付梁山泊?”

“智多星”吴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这个问题又给丢回了他张叔夜那里去,张叔夜还不得不回答吴用。

“练兵马,劝导百姓,剿灭贼寇。”

张叔夜也并没有真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心话,而是随口一说,抛砖引玉,他非常想看看吴用究竟打着什麽样的算盘。

“如此只怕不够吧,大人可知晓水泊梁山之要害何在吗?”

吴用胸有成竹的说道,他自信刚刚自己的这一番话,已经是足够能让张叔夜提起兴趣的了。

“请明言!”

张叔夜也果真如他“智多星”吴用所想,起了兴趣,而吴用则是用扇子比划着说道,“水泊梁山方圆八百里,全是水泊,易守难攻,官军攻打,这便是天然的天堑在此,大人便是如何练兵,也是他们占便宜。”

“但是,这八百里水泊能够阻隔我们,也能阻隔他们自己,试想一下,哪家的匪徒能自己种地打粮?他们的吃穿用度,在这水泊里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够想办法去外部劫掠。”

“他们附近的村镇州府,便是其劫掠之目标,但是倘若我们能让他们劫掠不到东西……”

“智多星”吴用说到这里,张叔夜就听懂了这“智多星”吴用的意思,吴用这是想要搞坚壁清野的那一套,让水泊梁山坐吃山空。

“你是说,围住水泊梁山,使得他们最终没有粮草,饿死他们?这如何能做得到,方圆八百里水泊,若是处处都守,只怕是要十万大军不可!”

张叔夜隐约的觉得“智多星”吴用的这个计策其实是可行的,但是问题主要在於成本,就算是十万大军分布在八百里方圆范围内,有些地方都可能是十分薄弱的,人力是耗不起的。

“我们驻兵自然不可,但是我们可以迁走梁山泊附近的民众,这样这些贼寇下山,即便是想要去抢,东南西北他什麽都抢不到,大的城池坚固,他们必然是不敢来犯,这样他们便只得率军去其他较远的地方劫掠,便可以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和机会,在其回程的路上,一举截断其退路!”

“智多星”吴用的这个想法,其实和清朝时期的“迁界禁海”思路很像。

迁界禁海是指在清朝初期,为了削弱郑成功的海上势力,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移数十里,并禁止船只出海的一项政策。

从清顺治十二年,迁界禁海就开始在浙江沿海推行,到了康熙年间,迁界禁海推行到其它沿海省份。制造出了一条比长城还长的沿海真空地带,这条真空地带或是宽三十里,或是宽五十里,在浙闽两省的宽度最大,达到了三百里以上。

清廷迁界禁海的目的,都是为了切断界内人员丶货物的流出,以阻绝接济,达到坐困海上南明残敌,使其不攻自破的目的,禁海与迁界两项政策相互作用,形成了沿海一线的无人区,作为隔离地带,共同发挥出“坚壁清野”的作用。

张叔夜听了“智多星”吴用的说法,还是觉得有道理,只是他还考虑到了另一层问题。

那就是这些老百姓不愿意离开怎麽办?这中华大地上的老百姓,最为留恋乡土,乡土情结非常严重,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你要让他们强行搬走,且不说他们同不同意,光是实施起来,只怕难度阻力就会极大,方圆八百里范围内的老百姓,数量也得有至少几万,要是都让他们搬家,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宁死不会愿意搬家的,到时候怕不是要引发民变。

张叔夜的这个忧虑就正是清朝时期迁界禁海造成的反作用,为了严厉执行迁界政策,督迁官兵将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资源全部毁坏,民房被焚毁,良田被抛荒,盐场被废弃,沿海港口,全部封港,船只船坞全部被毁灭,简直是惨绝人寰。

张叔夜可不想造成这种局面,但是如果实行那“智多星”吴用的计策,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得用不可。

你让这些老百姓背井离乡,那你就要想办法进行安置,因为他们背井离乡之後,那他们就没了房屋土地和生活来源,他们怎麽活着?你官府不能让他们都当流民吧?就得管他们的生计。

可是这麽多人,你管到什麽时候那才是个头儿呢?打下水泊梁山非一日之功,光是把他们围在水泊里面饿,估计就要饿个一年以上,这个周期非常漫长。

如果说,这个政策乃是朝廷大力支持,有政策进行支持的,还有朝廷在背後作为力量进行大力安置的话,在张叔夜看来没准可行。

但是,如果单单是济州府一处州府的力量,只怕没能力安置数万数量被强行迁走的老百姓啊!

如果安置不妥当,他们这些吃不饱饭的老百姓则是更有可能在当地成为一股流民力量,无法控制,甚至很有可能反而去投奔水泊梁山入伙去了!

“此法只怕不妥,难度太大!”

张叔夜说道。

“大人,你可以仔细想想,其实这件事情本不难办,其实这八百里水泊附近,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符合他们抢夺的标准,比如这西面,北面,都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沼泽地,绵延近百里,他们就是下山掠夺,也不太可能去这个方向,所以他们去抢夺粮草,大抵就是从东丶南两个方向下山进行。”

“智多星”吴用一边说,一边走上近前,在地图上明明白白的给张叔夜在地图上直接指了出来。

“而东丶南两地,其实在梁山泊湖泊附近的村落共有二十一个,小生已经计算过了,人口怕是不会超过两万人,只要让他们出了梁山六十里内无处去寻粮食,他们要麽是去攻打县城和州府,要麽就要舍近求远,去附近州县,劳师以远。”

“智多星”吴用关於这个计策,早就已经想了很多天了,他知道,官军要是想在短时间内形成那能够超越水泊梁山战斗力的军队,还是有点不现实的。

所以,他希望想出一条计策,这个计策未必是用兵,但是要能够从别的地方来掐住水泊梁山的喉咙要害,於是他就想到了从粮食补给这一方面下手,来个“釜底抽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