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2(2 / 2)
“後面啥样暂且不提,咱前面也没那麽差劲吧?”
“仙家就是偏心。”
“就是就是,前头讲强汉盛唐的时候也没这麽激动,怎麽到老赵家的辉煌时就变了副模样?”
“额,你们确定?”
“仙家讲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时候就差把你们辉煌的过去塞我们脑子里了,那叫不激动?”
“你只说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啥啥啥的值不值得激动吧?”
“……”
“你们的值得激动,人家老赵家的盛世凭什麽不能激动?”
“怪仙人没见过世面?是个盛世都激动?”
“慎言。”
“劝你少说几句,不然仙家下一次可能就会专挑你讲。”
皇帝们一言不合就开吵,宋朝的臣子们却分不出心思去吵架。
不管生前政治主张如何,不管有没有私心,他们归根结底都希望大宋能好。
朝廷是圈住他们的篱笆,若篱笆没法为他们挡住危险,底下的小草再繁茂也只有被牛羊吃掉的份儿。
皇帝们觉得仙人讲的多,他们只恨仙人不能事无巨细的将大宋解决内忧外患的过程给他们顺一遍。
就算不能亲身经历,能多听听也是好的。
朝堂的问题究竟是怎麽解决的?官家提拔武将有没有受到阻拦?那一年多过一年的盗匪可曾偃旗息鼓?老天可曾垂怜他们大宋的百姓少降些天灾?
仙人几句话将君臣几十年的努力笼统概括,可他们知道大宋的情况,更知道变法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他们知道变法能成尚且紧张的说不出话,凡间的君臣根本不知道等着他们的是什麽,在他们眼中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可能让大宋落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难的不是想出解决问题之法,而是如何将法子推行下去。
每一次变法都会触及高层的利益,他们自己能以身作则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让出利益,得罪的人越多变法途中的阻力就越大,有时连皇帝都没法、额、皇帝态度足够坚定的话倒也还行。
可遇到有头脑还能当机立断的皇帝并不容易,就像他们生前,唉,不说也罢。
不知何时起,阶梯上三三两两分开坐的大宋朝臣都坐到了一起,一个个的也不说话,就坐在那里看光幕中飞速变幻的大宋。
如果他们能亲眼看到就更好了。
【盛世第一篇,灭个辽国助助兴。】
【大宋休养生息不是什麽都不干,前些年变法进行的轰轰烈烈,之後几年查漏补缺忙的热火朝天,宋朝的经济发展本就突出,再加上老王和小小苏这两个在经济上都颇有想法的大佬,近十年的休养生息足够大宋轻轻松松来一场灭国之战。】
【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英宗神宗两朝名臣名将辈出,甚至比仁宗後期的群星璀璨还要耀眼。尤其是武将,仿佛之前近百年的打压触底反弹,灭辽之战中大出风头的武将跟不要钱似的随处可见。】
【狄青那一辈的武将暂且不提,他们有灭夏收复燕云和其他南征北战的功劳基本上都已经是能做主一方的高级将领,灭辽时老一辈将领留守後方以防万一,出去攻城略地的都是宗泽、姚古、折可适那些年轻人。】
【再次强调,苏相和狄王爷没有单骑打辽国,更没有单骑打蒙古,他们就是在灭辽之後以使节团的身份深入蒙古部落打探情况,话本小说不可信。】
【都说出将入相文武兼备才称得上国之重器,不少人都觉得苏相每次去战场都只负责後勤不指挥作战是很大的短板,但是别忘了和他同时代的武将有哪些,打仗最忌讳外行指挥内行,大宋早年吃亏也吃亏在这上面,他的确没指挥过打仗,但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