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4(2 / 2)
苏景殊:……
好的,知道你想转着圈的炫耀了。
这年头嗓音洪亮是难得的特长,科举考试唱名和现在这种宣读诏书的情况下都需要好嗓子,有这个天赋的士兵在禁军中非常吃香。
城门处的论功行赏说是封赏其实就是炫耀,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宋的军队有多厉害,官家在封赏上从来不会厚此薄彼,于是把前不久已经举行过庆功宴的熙河军也拉出来了。
人挤不进来没关系,念名的时候有他们就行。
打仗是卖命的活儿,排在最前头的是各军主帅将领,狄青这个已经封王且领好几镇节度使的只有各种荣誉头衔和银钱赏赐,其他人没那麽高的爵位都有上升的空间。
武将升官难,寄禄官从高到低有正任官、遥郡官、横行官、诸司正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无品杂阶,各官阶再细分划等足有六七十个小台阶。
就拿被称为“贵官”的正任官来说,就分为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後、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几等。
正任官不列入平常的磨勘序列,每升一级都需特旨方可升迁,没点亮眼的大功劳就算在战场上拼一辈子都挤不进去。
官家这次大方的很,不看出身只看功劳,只要有功劳就往上升,听的武将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平时被苛待惯了,陡然间不压功不防备的说升就升还真有点不习惯。
城墙上的人工大喇叭念完前头的几位将领就到了北伐军中的文官,第一位是中路军主帅张利一张大人,第二位就是随军深入山後九州又率先进入幽州稳定局势的苏景殊苏大人。
升官加爵是肯定的,但是宰相副相也是没有的。
没办法,某人年龄是硬伤。
太子殿下悄悄朝小夥伴比划了个数字,现在当不了宰相没关系,反正他们的能耐天下人都看在眼里,等到三十岁时回京直接跨过副相当宰相。
年轻是好事,证明他们有的是时间往上升。
苏景殊对此早有预料,进不了政事堂不代表没有升迁的空间,听那一串儿大学士、大夫就知道他这升的比前面的张大人还夸张。
张大人镇守河北十几年,现在的岁数哪个衙门都去得,没人会脑残的觉得一个五十岁左右还功勳出衆的官员去哪个衙门会资历不够。
换成他就不行了,虽然官职勳爵都差不多,但是放他身上就是比放张大人身上显得突出。
大宋没出过二十多岁的宰相,难道出过二十多岁的光禄大夫?
还有後面那个开国郡公,官家真是太大方了呜呜呜。
虽然不是小金大腿说的开国公,但是也只比开国公低一级,比王韶的开国侯都高。
王韶是太原郡开国侯,他是澶渊郡开国公。
大宋的行政区划是府州军监,但是州一级的都有个郡名作别名,也算是大宋行政区划的特色。
设郡其实没什麽实际用途,就是单纯的延续唐朝的制度,顺便用来封爵,澶渊郡就是澶州。
读书人好风雅,作诗写文的时候喜欢称州府为郡,撰写碑文的时候也经常用没有实际意义的郡名来代替州名。
那什麽,官家是想让他来覆盖澶渊之盟的耻辱咩?
嗨呀,怪他太出色。
第300章
*
放到平时,官家这麽大肆封赏肯定会招来大片反对的声音,文官在利益面前没那麽光风霁月,为了打压政敌什麽手段都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