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0(1 / 2)
哦,包大人是个工作狂,他平时不逛街。
那没事儿了。
西北战事告一段落,主持战事的文臣武将都要回京述职,朝廷也会迅速派擅长治理地方的官员去接手刚加进大宋版图的地盘。
大军班师回朝,只留下镇守州县的兵马,青唐地区的外族会不会假意投降伺机造反?
青唐地区荒地衆多,如何安排当地百姓开垦良田?如何让番邦聚居的城寨变成番汉混居的小城?如何因地制宜令百姓迁居安顿?
只让吐蕃服软臣服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让当地百姓认可大宋朝廷,後面事情多着呢。
番邦部衆都是跟着谁能吃饱他们就跟着谁,如何让他们吃饱是大宋官员的活儿,之後能不能让番邦部衆心向大宋全看大宋官员的本事。
朝中官员各有所长,擅长打仗不一定擅长治理地方,王韶在西北多年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治理地方的水平未必比接任的官员高。
在外面他是打仗经验丰富的主帅,在枢密院却还是年轻小辈,枢密院文相公前去河北督军,他这时候补进来正好当苦力干活儿。
王韶:……
也行,忙正事儿总比成天被拉去赴宴强。
朝堂纷纷扰扰,各个衙门都忙并快乐着,在知道辽帝没有正面和北伐大军交锋而是带着朝臣精锐北逃後更快乐了。
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里那麽多年,非但不能指望当地百姓心向大宋,还得防备那地儿的各族百姓反过来造大宋的反。
他们觉得他们北伐是收复失地,燕云地区的百姓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在入侵,百姓会怎麽想谁都说不准。
前线战场,苏景殊第不知道多少次感谢辽帝一次又一次的离谱决定。
要不是辽国的每一次行动都对大宋极其有利,他们的几路兵马也没法扫荡那麽快。
燕云十六州十六座州城,但凡有一座州城里的守军和百姓死守城池都能激起其他城池的斗志。
也是带头的打的样板不好,萧十三这个主帅手握三十万大军窝在城里不出去,其他州城的主官也不是傻子,如果能等到援军还有守的必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这情况根本等不到援军还守什麽守?
感谢辽国朝堂的乌烟瘴气,要不是辽帝任人唯亲,燕云这十六个州怎麽着也得有几个心怀百姓的忠良,可惜皇帝任命官员靠掷骰子,十六个州的主官一个肯为国捐躯的都没有。
能做主的官员在兵临城下之前拖家带口跑的干干净净,剩下的那些就算想组织百姓守城也有心无力。
当官儿的都跑完了,能打的兵和城里的武器粮草尽数被拉走,城里除了手无寸铁的百姓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拿脑袋去守城?
燕云地区的百姓本就被高官权贵的做法寒了心,在辽帝北逃没有带走一个幽州百姓後直接对皇帝死了心。
不说带着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一起走,好歹把幽州的百姓的带走啊。
幽州人口多没法全部带走,能带走几万人也是好的,至少能让大家知道皇帝心里有百姓。
人家刘皇叔打了败仗拼着被敌军追上也要带着十几万行动缓慢的百姓一起走,他可好,一个百姓都不带算什麽?
就算皇帝心里没有百姓,朝中就没有一个心里有百姓的大臣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