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68(1 / 2)

加入书签

後发现根本劝不动只能无奈放弃。

算了,等到了幽州再说。

等他们亲眼看到幽州百姓过着太平和乐的日子,总不能还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人家过的水深火热需要拯救。

苏景殊放弃和其他人辩论,凑到苏颂跟前问问题,“大人,您以前到过幽州,幽州城的情况到底是什麽样儿?”

那什麽,他没去过幽州,也不知道燕云地区是什麽情况,吵架的依旧也都是道听途说,说服不了别人也不能单怪别人固执。

双方都固执,双方都是道听途说,这还吵什麽吵?

难怪他们吵架的时候苏大人不参与,估计听他们吵权当解闷了。

从京城到幽州光路上就要花大半个月,不找点乐子还怪难受的。

可惜越往北越冷,赶路只能坐马车,吵架也只能隔着马车对着吼,换成春秋骑马赶路那才叫热闹。

如果不怕赶路的时候喝一肚子风的话。

过了界河白沟就是涿州,也就是辽国境内,从涿州往北再走一两日便是幽州。

虽然涿州、幽州百年前都是中原王朝的领土,但是近百年在辽国的统治下已经和中原有很大的不同。

赶路时见到的百姓以汉人居多,头顶剃秃的契丹人以及打扮和头发编成辫子盘在头顶奚人以及打扮和汉人截然不同的其他少数民族也不少。

唔,这年头没有少数民族的概念。

苏辙稳重的走在使节团中,看到弟弟的小眼神儿隔一会儿落到契丹人的发型上隔一会儿落到奚人的发型上,压低声音解释道,“这叫髡发,契丹人觉得把头顶的头发剃光可以更好的和上天交流,所以头顶不留头发,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也有耳边披散鬓发或者将左右两绺头发编成小辫儿的,总之都不好看。”

契丹人游牧为生,头发太多不好打理,留这个发型估计也有为了方便的缘故。

嗯,还是不好看。

当街蛐蛐人不是君子所为,小苏声音极小,离远一点都听不见他在说什麽。

也就是亲兄弟,换个人过来他都不会说那麽多。

苏景殊知道光明正大的蛐蛐人家的发型有点难为他哥,兄弟俩嘀咕了几句便换了话题。

忽略契丹人奚人的发型,辽国境内可供他们蛐蛐的多的是。

这边的店铺招牌用的依旧是汉字,百姓日常交流却不只汉话,而且分辨民族不能单靠衣着,要从发型、语言、衣着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汉人都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会轻易剃头发,但是衣服却是怎麽方便怎麽穿,他们路上见了那麽多人,穿契丹服饰的汉人并不少。

古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今有辽地汉人改换胡服。

是好是坏说不准,不过距离感是真的出来了。

从涿州到幽州短短一天多的路程,使节团里自信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都非常期待回到大宋怀抱的人就沉默了下来。

他们只是自信,不是傻。

这边的汉人穿衣服汉服胡服混穿,说话汉语胡语混说,只有头发还保留着汉人的模样,大概率还是因为胡人的发型太丑才没变,这种情况下他们实在没法违心说燕云十六州的汉人满腔热血只为大宋。

别说满腔热血为大宋了,燕云的汉人可能连大宋是什麽情况都不知道。

燕云地区沃野千里,辽国的税收主要就出自这几州,类似东南地区之于大宋,不到万不得已辽国肯定不会放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