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7(1 / 2)
对付西夏。
如果不是宋人悄悄支援甘州回鹘,他们也不会一直打不下来河西走廊。
西夏和大宋的关系没有好转的可能,即便不能让西域各国和大宋关系恶化也要切断他们的交流。
父子俩手下能人辈出,鬼点子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往外冒,一方面在河西走廊设置关卡收税加劫掠,另一方面收买或者派人混进往来商队以及朝贡的使节团到大宋探取情报,大宋朝廷为了防止细作混进宫廷只能严加排查。
往来商队那麽多,西域的使节团本身是什麽样朝廷也不清楚,排查也查不出什麽有用的东西,反而让商队和使节团受到冒犯,时间长了大宋也受不了。
商队走哪儿朝廷管不着,使节团还是能管一管的,走河西风险太大,实在不行就取海路由广州至京师。
海路——绕远路、速度慢、成本高、遇到风浪稍有不慎就全军覆没。
西域各国不乐意走海上,实在不行他们走青唐,就不信避不开讨人厌的党项人。
青唐路很不好走,几乎整条路都在高原之上,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其中还要经过一段终年积雪的雪山,要麽是流沙要麽是冰雪,刮起风来黄沙漫天,下起雨来拳头大的冰雹往脸上砸,连人通行都九死一生,更何况带着行囊的商队和使节团。
但是即便如此,百折不挠的商队和使节团还是把这条崎岖险路走成了通天大道。
唃厮啰控制了青唐路,派兵保护来往商队,设置驿站供商队和使团补给休息,还强令部民和往来客商友好相处,愣是借着这股东风将青唐城乃至河湟谷地发展成人口过百万的大城邦。
党项人拦路抢劫没关系,他们吐蕃人好相处。
虽然青唐路难走了点儿,但是他们人热情啊。
党项和吐蕃关系不好,李元昊和李谅祚父子俩盯着青唐吐蕃打很难说没有唃厮啰趁火打劫的原因。
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们拦路打劫还收高额的过路费。
别管黑的白的收一次钱就够了,但凡他们只收一次,往来商队和使节团都能捏着鼻子忍了,毕竟青唐路是真的不好走。
偏偏他们黑的白的都要来。
如今河西走廊重回大宋的怀抱,远亲近邻都知道中原政权对待番邦外族以招抚为重,不光过路费收的低沿途还有官兵引路护送,商队是继续走崎岖的青唐路还是回到安全的河西路不用想也能看出来。
青唐吐蕃本就是在往来商队的加持下发展起来的,当大部分商队重回旧路,青唐吐蕃想不衰落都难。
甚至不用太长时间,只要走那条商道的商人锐减,两三年的时间就能看出冷清。
大宋收复失地设关西、河西二路,熙河路再往西的青唐、邈川等地还能再设个陇右路。
嗯,只差吐蕃赞普董毡俯首称臣了。
正儿八经的俯首称臣,不是说对大宋服个软求个封赏转头回到族地还是一把手,是让大宋设置官府衙门治理当地的那种俯首称臣。
很好,压力来到王子纯身上。
……
凉州城,王韶和李宪才拿下城池没多久,准备等接手城池的官员抵达就回熙河继续打董毡。
俩人这些天相处的非常好,王韶觉得李宪勇猛威武比真男人还男人,李宪觉得王韶干脆利落不似寻常书生,双方都觉得对方很好,合作起来自然是顺手的不能再顺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