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3(2 / 2)
皇帝抄家的爱好已经培养出来,想让他放弃显然不可能,胳膊拗不过大腿,因为皇帝动不动就抄家,这几年敢把手伸到军饷和赈灾银上的贪官锐减,生怕官家揪住他们的尾巴就开始新一轮的抄家。
军饷主要由国库出,按理说从国库到军中光走流程就至少得被扣下一半,但是这几年朝堂变动太大,即便是皇室宗亲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往口袋里捞钱,国库里出来的银子愣是全都到了陕西转运司。
官家看着三司送上来的账本很想让人抄一份烧给仁宗皇帝看看?正经的打仗能花多少钱?不正经的打仗又花多少钱?国库每年花出去那麽多钱真的都花到实处了吗?
冯京看着战事消耗也有种头一次管战事支出的感觉,以前感觉打仗花钱如流水,怎麽这次调动的兵丁民夫比以前更多花出去的钱反而少了?
嘶,不能想,不能深究,深究下去还得有人倒霉。
总之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陕西转运司的官员不像以前一样一开战就慌里慌张生怕前线粮食不够吃,所有的事情都井井有条。
大军深入西夏境内作战,陕西沿边的百姓甚至没有打仗的感觉。
嵬名成遇引黄河水淹了兴庆府後大量百姓外逃,沿边各州不敢直接让灾民进城,加派人手在城外搭建窝棚放粮施粥,好歹让逃过来的西夏百姓有个落脚之地。
这种时候最容易有敌国探子浑水摸鱼,军中主力都在西夏境内,各城池留守的兵力都不多,灾民冲进城打砸抢烧的话连镇压都不好镇压。
饿着肚子的灾民最难管,先让他们稳下来再说。
好在西夏人口不多,大宋沿边的城池堡寨隔几十里就有一座,如此分散开来压力并不大。
真要像大宋境内遇到灾荒就是几十万的灾民,再坚实的城墙也能被饥饿的灾民拆成土渣渣。
吃吧吃吧,吃了他们的饭就留下来开荒种田,大宋别的没有就种田在行,没种过田的也能手把手教。
西夏境内的局势愈发混乱,低调的商贾们却不敢和以前一样趁乱过去捞金。
就在这时,不少商贾都收到了来自转运司的请帖,说是冯大人要请他们去转运司衙门议事。
商人们:!!!
商人之间消息流传飞快,他们都知道不少在青唐河西做生意的商队都和官府达成了秘密协议,虽然不知道是什麽协议,但是看那些商队出行都有六扇门出身的护卫随行也知道肯定是大生意。
如果不是大生意哪儿用得着六扇门?又怎麽会只有那些富可敌国、咳咳、富可敌城的大商有资格和官府合作?
商人私底下偶尔会觉得当官的不如他们过的痛快,但是如果有机会搭朝廷的顺风车,他们就是挤破头也会往上冲。
只要不让他们去送死,其他什麽都好说。
苍天啊,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他们了吗?
收到请帖的商人都是西北有名有姓的大商,首先人品得过关,其次家底足够厚实,两条都符合後又从其他小要求上筛下去不少人,最终符合要求的只有不到二十个人。
苏景殊已经和王韶一起干过类似的活儿,这次冯京要让商队协助前线军队稳住西夏境内的百姓他便主动请缨将活儿揽了过来。
开不开口都是他的活儿,不如主动开口,好歹能落得个眼里有活儿的评价。
西夏境内的城池数量远不如大宋多,党项人连修堡寨都是和大宋学的,学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