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6(1 / 2)
一亩棉花只能能剥出来五十斤棉籽,种的时候一亩消耗两三斤棉籽,他带来的棉籽有限,能种二十亩已经很不错了。
狄大元帅遗憾不已,“开春後会有很多外族商队到京兆府,回头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从外族商人手里买点种子。”
如果是吃的用的也就算了,好东西也轮不到他们享受,多等几年也没什麽。
棉甲在战场上能救命,能救命的好东西再着急也不为过。
苏景殊也想凭空出现大量良种,但是他没法解释多出来的种子是哪儿冒出来的,只能慢慢攒。
西域的商队应该可以弄到棉籽,不过这年头的种子比不过系统出品的优等良种,即便能买到也起不到多大用处。
大宋又不是第一天和西域通商,真有用的话早就想法子买过来了,不会等到现在。
西北各州的榷场关停的时间比开着的多,走陆路的外族商贾没有走海路的多,想找能打掩护的新鲜玩意儿还得靠市易司。
希望蔡大人快快回来,他真的迫不及待想让西北的将士们穿上棉甲棉衣。
狄青把棉花种植计划书放到旁边,一边处理桌上的军务一边说道,“隔壁转运司已经收到消息,朝廷准备往京兆府派两个提举常平官推行青苗法,你对这事儿有经验,蔡大人回京兆府後可能会把你喊去隔壁干活。”
苏景殊点点头,“行。”
借调而已,他懂。
狄青继续,“推行新法会很忙,到时候成天在外面奔波,骑射训练可以放放,你出门的时候带上弓箭,回城时随便猎点什麽就行。”
苏景殊:……
这世上没有什麽能难到他苏景殊!早晚有一天他要练成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狄大元帅三五天才来一趟衙门,苏景殊不打扰他办公,把计划书交上去就回去处理他自己的公务。
京兆府和秦凤路的治所秦州相距不远,他安定下来後就给王韶写信互通有无,顺便打探打探开拓河湟的计划进行的如何。
王子纯在西北这几年不是白待的,能让官家支持他的想法就足以说明他的想法可行。
清汤吐蕃的大首领唃厮啰不久前病逝,三子董毡继承了他的位置,除此之外其他唃厮啰政权的首领四分五裂互不统属,势力范围都不超过一二百里,正是逐个击破的大好时机。
本来以为王子纯到秦州後会立刻开始大展拳脚,没想到却遇上了个不赞同开拓河湟的顶头上司。
招抚番邦收复失地需要大量钱财支撑,李师中掌管秦凤泾原两路军政以及秦州财政,即便王韶有官家看重,李师中这个一把手不同意他的计划也能有无数个法子让他什麽都做不了。
从夏天到冬天过了小半年,王子纯在秦州愣是连计划的第一步都没能展开。
问就是没钱,西北财政紧张是常态,钱粮要紧着作战用,招抚番邦可以再等等。
先前在蔡挺手下办差的时候感觉收复河湟不在话下,换个不支持他的顶头上司才知道什麽叫举步维艰。
转运使蔡大人支持他也没用,只要李师中不松口,他就只能捏着鼻子想别的办法。
和王韶一比,苏景殊感觉他的处境好到天上去了。
虽然狄将军天天嫌他不够强壮催他锻炼,但是在正经事情上从来不会给他使绊子。
苏机宜是个容易满足的人,什麽时候□□练的受不了了就拿出王韶寄给他的信看看,看完之後就感觉又有力气骑马射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