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40(2 / 2)

加入书签

不过没关系,他是清白的就行。

官家都把抄家计划的始作俑者派到西北了,离贪官人头落地的日子还远吗?

苏景殊搓搓胳膊,把狄大将军带来的所有人都认了一遍,实在受不了外面的冷风,于是催着狄青和他一起去客厅。

武将系统有狄将军在没人敢找他麻烦,他接下来只需要考虑如何打入文臣群体。

西北的文臣排外吗?他的坏名声传到这里来了吗?

不确定,探探再说。

扫黑除恶计划的主要推行者是他们家王叔父,虽说有人猜到主意是他出的,但是没有官家的点头只有主意也是白搭,所以他的仇恨拉的远不如老王高。

有人猜事情和他有关,只要官家和老王不回应那些人也只能猜猜。

官场上的人惯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出门在外也不会把心里想的写在脸上,至少刚见面的时候能保证表面的友好。

清查亏空不归他管,他的任务是让这边的达成“将相和”的境界,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搞社交,趁现在还没开始打仗赶紧缓和缓和,这样将来开始打仗再闹矛盾好歹能有所顾忌。

西北官场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当年陕西路一分为二变成秦凤路和永兴军路,京兆府身为原陕西路的治所很多时候也要管秦凤路的事情。

两边分开还没几年,秦凤路以军务为主,政务方面很多时候秦州的衙门都没法做主,像粮饷供应之类的事情还得和京兆府这边打招呼。

他只在登州当过官,和京兆府大部分官员相比理政经验非常不足。

登州虽穷但是依旧是朝廷完全掌控的地方,只要海上没有威胁,平时需要头疼的只有地方贼匪作乱,遇到大案直接上报京城就行。

京兆府不同于其他地方,这边的衙门不受逐级上诉的约束,只要证据确凿的案件甚至可以当堂判死刑。

别处严重到能要命的案子可能好几年都出不了一例,西北这边却很常见,叛国投敌、私吞军饷、勾结番邦,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要是所有案子都得上报到京城才能做决定,有些该判死刑的罪犯运作到京城就有继续逍遥法外可能,直接在京兆府砍了可以省不少事。

也更有威慑力。

边地汉番混住,番邦部落聚居在大宋境内算是大宋的百姓,但是那些外族人经常不服管教,朝廷的一贯做法是在他们的聚居地设村寨继续让他们的部落首领管辖,部落里的番人惹事由首领担责,能管成什麽样首领自己看着办。

多在地方历练是有用的,不亲眼所见根本不知道地方的水有多深。

狄青正了神色,“西北军政分家,我能给你讲的只有军中之事,政务方面还得你自己去摸索。”

西北河北各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边军政分家分的彻底,路设转运使司主管下去内府、州、县财政赋税与谷物的转运事务,又设经略安抚使司负责军政事务。

按照政务来分,当年的陕西路只分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

按照军务来分,陕西路则是分成永兴军路、环庆路、鄜延路、秦凤路、泾原路、熙河路六个防区,各路皆设经略安抚使主管军政,一般都由治所知州兼任。

这六个防区内所有屯戍之兵的军政事务皆归路都部署或都钤辖掌管,临近边界的极边地带为都巡检辖区,都巡检统辖戍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