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30(2 / 2)

加入书签

入职司农寺衙门一年後,胡大人终于找准了他的定位。

他胡完夫就是司农寺的谏臣,是在吕惠卿面前忠言逆耳的重要人物,是新法推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正者。

这麽一想留在司农寺也没什麽不好的,在王相公面前忠言逆耳风险大,在吕大人面前忠言逆耳顶多就是吵几架。

以前想被贬总是不得行,今後得小心点,要是不想被贬了又忽然被贬出去他非得气死不可。

司农寺衙门不像政事堂那样每个宰相副相都有单独的房间,他们这儿只有一把手吕惠卿有个单独的屋子,其他都是两三个人合用一间房。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早起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苏景殊打着哈欠进屋,“胡大人早。”

胡宗愈已经批完了好几份文书,看他进来没像平时那样笑眯眯回话,而是郑重其事说道,“子安,我昨日得了些消息,你得有心理准备。”

苏景殊努力摆脱困意清醒过来,“什麽消息?”

做什麽心理准备?官家终于要改革工作制度让他们一旬休两天了?好事儿啊!

胡宗愈:……

“醒醒,天已经亮了。”胡宗愈叹了口气,眸光沉沉,“昨日休沐,我和家中堂兄弟小聚,已经有人猜到抄家充盈国库的主意是你出的了。”

他出身晋陵胡氏,家中在朝为官的男丁几十个,不算在地方为官的,光留在京城的叔伯兄弟一桌都坐不下。

家中人丁兴旺姻亲也多,姻亲多就意味着消息灵通,昨儿兄弟间小聚,堂兄和他打听先前那个“抄家应急”的主意是不是出自司农寺的苏大人。

他当时是糊弄过去了,但是也糊弄不了多久。

这小子最近管的募役法本就得罪人,再让人知道查亏空的主意是他出的,这京城还能待吗?

苏景殊闻言挑了挑眉,“知道主意是我出的又能怎样?挨骂就挨骂,又不是没挨过。”

本来就没打算能瞒天过海,现在才有消息传出去比他预想中的晚多了。

“还不是因为我和那谁嘴巴严?”胡宗愈瞪了他一眼,“你认真点,这次不是闹着玩儿的。”

就说募役法要官户交钱这事儿,那些不乐意交钱的官员早就在心里记恨上了。

如今朝廷一个接一个的抄贪官,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能抄到他们头上,这时候谁出头都是衆矢之的,他们不敢对付王相公还不敢对付一个无甚背景的司农寺同判?

所有人都知道查亏空这事儿官家肯定也有想法,看他在均输法推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把薛向调回京城就能猜到一二。

国库缺钱,事少来钱快的路子就那麽几个,前几年国库用的全是抄襄阳王府和柴王府抄出来的钱,很难说官家不会把目光投向大臣家里。

知道是一回事儿,敢不敢跳出来阻止官家又是一回事儿。

官家那里不能提,王相公那儿也骂不过,这时候传出主意是他苏子安琢磨出来,骂他的人肯定比当初骂王相公的还多。

之前大部分都是政见不合,这次是真的伤到身家性命,那些人肯定把他当眼中钉肉中刺。

胡大人忧心忡忡说着,他是真担心好友这弟弟年纪轻轻就被贬到犄角旮旯里出不来。

“山人自有妙计。”苏景殊哼了两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