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4(2 / 2)
如果那些还没当官的读书人都觉得终身担责有用主动请命,那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不错不错,先写个计划书给老王送去,之後怎麽操作就看他们无所不能的王相公了。
老王身为制定政策的人被骂了那麽长时间,底下执行的人都隐身了?
想的美,都出来一起挨骂。
第二天,收到计划的王安石神色复杂,这小子哪儿来这麽多稀奇古怪的点子?
他堂堂当朝参知政事,至于利用一群连官场是什麽样都不清楚的毛头小子来为他冲锋陷阵吗?
是的,很至于。
新法推行那麽久,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京城这边忙着补漏洞,然而这边补上那边又出问题,好像怎麽补也补不完。
原本利民的新法变成害民的罪魁祸首是谁?
王安石很冷静,罪魁祸首不是他也不是京城其他制定政令的人,而是基层推行新法的官吏。
他知道基层官员很辛苦,也知道那麽多百姓不好管,但是这不意味着基层官员可以不把百姓当人看。
每次新法出现问题最先挨骂的就是他,他承认他被骂不亏,但是那些搞出事情的官员跟着轻飘飘挨几句骂就过去了真的合理吗?
挨了骂依旧我行我素就是不改,可把他们能耐死了。
既然如此那就都出来挨骂好给他分散分散火力,虽然虱子多了不痒,但是天天被追着骂还是挺烦的。
老王带着被安到他身上的新点子去找官家,俩人合作了那麽长时间对彼此都非常了解,都不用王安石开口官家就知道主意肯定不是他想出来的。
搞事的风格如此明显,具体是谁还用猜?
王安石挑挑眉,“子安说了,不管能不能行都不要把他说出来,他怕回家路上被人敲闷棍。”
官家笑道,“京城的治安还没有差劲到那种地步。”
如果真的有被敲闷棍的风险,他会派一队侍卫光明正大的随身保护,只要所有人都知道苏子安是皇帝护着的人就没人敢下黑手。
除非想被抄家。
抄家一时爽,一直抄家一直爽,官家已经感受过抄家的快乐,如果有人能让他光明正大的再抄一波,他会感谢那人的八辈祖宗。
还有救灾,陈州的旱情不知道什麽时候能缓解,之前几年收成都不好,司农寺说今年皇庄收获的那些番薯都是耐旱的作物,正好送去陈州看看到底有多耐旱。
还有那个玉米,除了出苗的时候需要水分充足,之後基本上就不用管,最重要的是産量高,一亩地能收一千四百多斤。
就是东西太少没法推广,还得再种几年才行。
王相公不用太着急,如今国库还能撑得住,粮食也还足够,路子走错了再回来就行,他们有试错的机会。
两个人谈论起政事时一谈就是一晌,将粮种和赈灾粮一同送往陈州不用怎麽商量,让推行新法的官员终身担责却不行,没过多久,两府三司的大人们就都被召进御书房议事。
然後一群人的表情都变得一言难尽。
这家夥是想在得罪人的路上闭着眼走到黑是吧?
嘀咕归嘀咕,仔细一想这法子还真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