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35(2 / 2)

加入书签

火气上头的人是没有理智的,冷静时分析利弊的能力消失的干干净净,满脑子只有不行不许不可以。

谁都说服不了谁,谁都不觉得自己有错。

把人凑到一起心平气和商量对策是行不通的,最管用的法子就是他两边来回跑当个善解人意的传话人。

只能他来当,换个人都不行。

当过传话人才知道传话人有多难当,尤其是一方说不清楚另一个又不乐意听解释的时候,真没人在其中调停朝堂都能让他们吵翻天。

条例司推行的均输法和汉时理财名臣桑弘羊推行的均输法名字一样,但是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

王相公他们知道他们的均输法和史上那些均输法名字一样内容不一样没用,读过书的都知道桑弘羊推行均输法虽然帮助汉武帝渡过财政危机但也招来了一身的骂名,很多大臣都觉得两个法是同一回事儿,用那麽多年前的疏漏百出的旧法当新法也不嫌丢人。

于是乎,吵吵吵吵吵吵。

用他们家小郎的话来说就是一方没长嘴一方没长耳朵,本来两页纸就能讲清楚的事情最後拖拉到两万页都讲不完。

汉时的均输法是买贱卖贵,先用地方赋税买当地最便宜的货物然後转运到别处高价卖出,这的确是在和商贾抢生意,桑弘羊挨骂不亏。

但是他们王相公想推行的均输法和旧有的均输法除了名字相同其他差别大了去了,桑弘羊当时主要是为了让朝廷渡过财政危机,王相公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大商人囤积居奇以及改善东南六路百姓的生活,前者是赚差价,後者是平物价,但凡两边能成功对接,朝堂上都不至于吵成之前的样子。

之後的青苗法也是这样,绝大部分持反对意见的朝臣都觉得天底下就那麽多钱,不在百姓就在官府,朝廷要开财源就是与民争利,百姓都过的那麽惨了还想从他们嘴里抢食儿,要不要脸啊?

嘴上说着是抑制兼并,到头来收的利息没比地主豪强少多少,妥妥就是在找个借口敛财,这能行?

当然,看这半年的推行情况,青苗法的确存在很大问题,但是不能说新法有错,错的只是那些推行新法的官员。

王相公在鄞县时亲自推行青苗法没有任何问题,怎麽换成别人就各种各样的事儿?

由此可见,青苗法本身的问题远没有用人的问题大,毕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和王相公一样坦荡

可以骂王相公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但是不能说他的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太子殿下心中感慨不已,然後,他就听到了他爹的魔音。

官家拍拍儿子的肩膀,唉声叹气,“大哥儿,韩相公、富相公、曾相公等人都有自请外放的意思,正好过年功课不多,你去帮爹劝劝他们,怎麽样?”

赵顼:???

“都有?!爹你干什麽了?”

赵曙一脸无辜,“什麽都没干。”

他确实什麽都没干,相公们也不是最近才有离开京城的想法,只是临近过节人心浮躁,平时忙的没空管的想法都趁这时候冒出来了。

他可以直接驳回相公们的外放申请,但是更好的解决办法是让相公们放弃离开京城的想法。

他听劝,这次是真的听劝,大宋还有救,相公们不要轻易放弃啊!

太子殿下神色复杂,“爹,这就没意思了。”

他又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要他干活就实话实说,没必要藏着掖着。

官家沉默了一会儿,长叹一声,看上去有些茫然,“我和韩相公说,如果青苗法实在行不通,那就再废掉。”

如果只是反对的声音大他还能扛,现在青苗新法推行下去让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还有改的价值吗?

弹劾的奏章并非都是无的放矢,有些说的很有道理,即便青苗法的本意是为了抑制兼并,在没有足够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